【两孩童命丧垃圾山不只是意外】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这句时下热度极高的电影台词,似乎给云南昭通两个死于非命的孩子命数作了最精辟的注解。7月10日,云南昭通镇雄县两个仅10岁、12岁的孩子在放牛时失踪,据多方消息披露,两名孩子被从垃圾山下挖出,均已遇难。据孩子的婶婶说,两个孩子暑假帮家里放牛,平时喜欢在垃圾场翻找玩具。
两个稚气未脱的孩子,还没来得及让生命厚度绽开,为了翻找玩具死在了垃圾堆里。这起悲剧,让人异常痛心。命丧垃圾山下虽是小概率个案事件,但当这类悲剧击中一个家庭,无异于是能让家庭倾覆的灾难。“贫困县的农村家庭”、“放牛”、“喜欢在垃圾场翻找玩具”等情节所凸显出的“穷人家孩子本就生活艰难又遭受厄运”的背景让这个悲剧更添悲凉的色彩。
对两名遇难的孩子来说,死于垃圾堆下是偶然,但偶然之中又暴露出某种必然:身处农村的他们,虽然只有十几岁,不仅不会有监护人时刻守在身边,更要肩负起部分农活,而贫穷很多时候也意味着自我保护意识的淡薄和救助能力的局限。某种意义上,这两名逝去的孩子,跟贵州为取暖而闷死垃圾箱的留守儿童没差别,跟被袁厉害收养的那些艰难过活的孤儿也没差别。
悲恸之余,我们只能将反思触角伸向具体的灾祸由头——那座不断堆高的垃圾山。据了解,直到事发前,都没人将其视为安全隐患,以至于孩子可以随意进出。从公共治理角度讲,这样的垃圾山就是威胁公共安全的不定时炸弹。是人祸造成的悲剧就该依法问责,对这起事故中的责任人,也应一查到底。但回到现实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构成了公共治理薄弱地带,在此情况下,谈消除安全盲点是奢侈的。悲剧沉重,而言语太轻。我们要做的,就是“积跬步”然后“至千里”,将威胁孩子的安全盲点逐个消除,让类似的悲剧少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