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蔫)坡子和邛崃包氏来源考
凡丁 陈善兵 董伟
包河碥(土旁,下同)在竹溪湖北边,竹溪湖的主要水源是雷沟,发源于石坡银台山并纳干沟之水流入竹溪湖,之后经竹溪(小柏树沟)在白鹤桥以下汇入南河。竹溪湖口一带住居有约三十户包姓人氏,称为包河碥。过去常有钓鱼人从金龟山经唐沟、翻烟坡子下到包河碥的河中钓鱼,收获颇丰。
1957年以前,烟坡子和包河碥一带的生态系统非常好,白鹤山中的白鹤每天飞到这一带河谷觅食,因而民间流行:“白鹤飞过西和(乡)长腰(山)大林(口)吃石(食)子(指石子坡河谷地带的鱼类)”的民谚。同时这一带遍山麂子(小形鹿),常有老虎出没,一次猎户追赶一只老虎至此躲藏,被一个薅草的妇女看见,因向穷追的猎人指认其藏身之处被猛虎扑到,继而老虎被捉。
烟坡子是过去丝绸之路客商们从喻坎往西经:长腰山、金龟山、蔫坡子、竹溪湖、王石磐、保胜场、水口、合江殿至芦山县大川镇的必经之地,也是经此到大川最直的路线,但是自从公路改道以后,这条原本马帮、背子、挑夫成群结队行走的古道,便逐渐湮没于荆棘丛生的荒草丛林之中。
烟坡子荒芜以后,过去原本位于国道(丝绸之路)上的包河碥因之成为一处偏僻的山村,虽然有些村民拥有小车,但偶有的来访者多半是骑摩托车来的钓鱼人,故村村通的公路多数地段是单行道。
“烟坡子”顾名义是:“从前此处坡地种过鸦片烟原料—罂粟。”1981年版的《邛崃县地名录》中“烟坡子”条,便是如此注释。
然而,94岁的中医先生包启富和刘大娘却说,此坡名叫“蔫坡子”。从金龟山的唐沟经过蔫坡子至包河碥,大约四五里路。蔫坡子是一条小山梁道,从一边上坡至另一边下坡大约1里。背负重物的马帮、背子过此坡道时都汗流浃背、饥肠辘辘、气喘吁吁、精疲力竭,如失了水气的菜,故名“蔫坡子”。还好,过“蔫坡子”后即有两家么店子可以补充能量,其中黄店子不仅卖饭卖茶,还可提供住宿。
根据若干包姓人的墓碑记载并数人的口诉,特别对包明金《墓记》反复研究后,整理出包河碥包氏的来源如下:
包河碥的包姓先祖为中原地方的河南人氏,后来有一支迁徙至湖北麻城苦竹碥,清顺治、康熙时期,包长依携带小弟到今雅安市河北街老车站处落籍,此处后来称为包城坝。接着大哥包长依从军,成为吴三桂部下的将军,其弟则寄养在雅安一座庙中。
包长依成婚后育有二子。当清军平叛吴三桂军时,包长依战死在泸霍县孔雀河边。包长依约生于1638年的明崇祯年间,战死孔雀河时35岁,约为清康熙十二(1673)年。
其遗孀李氏携带二子到邛州高水井经商,因当时清政府鼓励移民开垦土地,便到古时属于䢺国(注)的地方—现今包河碥一带圈占了一片山地。李氏亡故后,安厝西和乡盘陀村地方。
包诸长成后,娶妻张氏生二子,长子明罜,于东门外宝林寺成家;次子明金在邛西烟坡子落业。包诸亡故后安厝于西门外江家山;另一子未详。
其小叔成人后还俗,家安于今雅安市河北街老车站处(包城坝),后来有一支迁到今邛崃临济镇郑航村包河坝。
民国时期有一包姓之墓主,为了区别于原住民族,特地于碑额镌刻一个大大的“汉”字,以下才是墓主名讳,以昭示包家先祖原为中原地方的汉民族。
如今的包河碥虽然有些偏僻,但是紧靠竹溪湖的湖口和蔫坡子丝绸古道,自然山水风光优美,另外还有几家百年以上的老宅无人居住,屋中有风簸车和一些老旧家具,可以开发成一处集钓鱼、旅游、休闲、避暑、度假之胜地,有意者可前往考查。
包明经墓之碑记:
□□府人氏包长依……□□也,吴王……过关,长依过孔雀桥阵上亡故也,有包李氏母子三人即四川邛州城内高水井扇定街(注)安居落业为民,先年李氏亡故,安厝西河□□。且因李氏脉生一子包诸(娶妻)张氏,后亡故安厝于西门外江家山。包诸脉生二子,长子明罜东门外□林寺成(还)家,后,次子明金邛西烟坡子落业是以为序。
包家前十代派行:长诸明元登,在应文玉洪。
扇定街注:按高水井街当时名叫扇定街。
䢺国注:春秋时期位于邛崃西部,包括今大邑一带的小国,于秦始皇时期放弃“国”的称号而归顺于秦。“䢺国”归顺秦后,此处改名为“西和”,当为古“䢺国”都邑之处。建国时此处因有西河,又改名为“西河”,今为白鹤乡。
包启富不识“䢺”字,故曰:“双山耳(邑旁)国。”应是见于什么记载。
按:此处今有“王石盘”、石坡地界有“叶石盘”地名,高何镇西山亦有“石盘”,为石头垒筑的军事防御设施,古时称这一带民族为“石盘戎”或者“邛笼”,“与南夷南诏异。”
另请参见大邑网对“䢺国”的认识。
2018/6/13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