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有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难道一定要这样才能体现南充成了一个大城市?
深圳大吧,深圳也没有一环路二环路啊,就有一条北环快速,却也只是一条弧线,根本没有形成环
下面普及一下道路规划的基本规则:
目前城市道路布局大概有以下几种方式:
1、方格网式(棋盘式);优点:道路横平竖直,容易辨认方向;划分的街坊较为规整;建筑的朝向较好。缺点:道路密、交叉口多,功能不易分清;对角方向交通不便,道路非直线系数较大。例子:西安 北京中心城区
2、环形+放射式;优点:市中心和郊区联系方便,道路非直线系数最小;道路有曲有直,宜于适合各种地形;比较易于组织城市景观。过境车辆可通过环线过境,不增加中心城区交通压力。缺点:容易把交通导向市中心,造成市中心交通混乱;环向道路不易辨认方向;用地不规整,房屋朝向不好布置。例子:上海、北京、成都等平原大城市
3、混合式;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区域采取最佳路网形式。国内很多城市都是在历史上形成中心城区方格式,后期扩张采用了环状+放射的形式,实际上严格说北京也算混合式,比如中心老城一带呈方格式,整体又呈环状放射式。他基本上兼具了方格式和环状的各种优缺点。4、自由式优点:容易适应地形;城市景观比较活泼;较为经济。缺点:公用设施比较分散,水、电这些输送管网就比较长。实际上这应该是目前城市规划最推崇的形式,即多中心组团式,通过多个中心和卫星城,各中心之间用快速干道连接,减少所谓“市中心”带来的交通集中,目前看这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最好方法。例子:重庆。重庆是由于地理因素无法规则的进行方格、环状的规划,反而天然形成了多中心的雏形。虽然题主也列出了重庆的环状路,其实重庆的内环是前面@马祁 回答的那样是后来串起来的,所以并不规则,而且这个环线高速和北京上海的城市环线不一样,大家可以量一下,重庆内环(即一环)距离中心的平均直径有15~20公里,相当于北京五环左右了,外环(二环)高速平均直径25~40公里,相当于昌平了,而目前正在逐步形成的三环高速,距市中心70公里左右,已经快到延庆了,所以如果一哥们说他的房子在重庆三环边上,您可别以为是多“中心”的地方。 城市形成是多方面的,主要影响的是其地形和历史和规划,很多平原城市都是是形成一个中心聚居区后逐渐外扩,自然形成了“市中心”的概念,市中心往往承载了大量的公共资源和商业资源,在交通流上有强大的吸引力,为了便捷的从城市各处前往市中心,就必须有放射状的干道,而环状道路规划就是分流终点不是市中心的交通流,比如城南的到城北,通过环线就可以绕开市中心拥挤路段,同时也可以避免外地过境车通过市中心。而有些城市由于地形特征,没有形成很明显的单一中心,比如重庆这种山城。目前超大型城市规划的大趋势是多中心组团式发展,同时通过快速干道以环状+放射的形式将各个组团串联起来,淡化单一中心的概念,这个跟北京式的传统环状+放射又不一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