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规、家训、家风等是“家文化”的核心内容,虽然具体到各个家庭有所不同,但归本溯源,都是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作为思想核心,以修身做人作为立身之本,将诚实做人、勤俭持家作为基本美德,经过代代传承,形成各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家风。 一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家风好不好、正不正,不但左邻右舍能看到,而且直接影响家庭的和睦、子女的教养,乃至子女的一生。显而易见的现实是,如果家教不好、家风不正,会受到四邻八舍的轻视,子女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有可能成为一个品德有残缺、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的人。 家规、家训、家风是支撑家庭教育的根基,也是教育好子女的第一要素。父母生育了孩子,除了“生”,更为重要的是“育”。所谓“生”,就是从生活上抚养子女长大成人,使他们能够依靠双手劳动自食其力。所谓“育”,就是把子女教育好,使他们能够成为品德、人格、心理都完整的人,这将影响他们一生。 “生”和“育”都是父母的责任,对于“生”的责任,父母都能尽到,但对于“育”的责任,却非每一个父母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一些父母甚至有失责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对子女影响最大的人,孩子教育不好,当然失责、有过。 教育好孩子,让孩子有教养,有很多方法,但最为根本的是“家文化”,即家规、家训、家风,有好的家规、家训、家风,才能教育出品德优秀、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子女,这些综合素养简而言之,就是教育出有教养的子女。现实反复证明了一个等式,家规+家训+家风=孩子教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都健康,社会肌体才会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