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6%的人在安装或使用手机APP之前从来不看授权须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昨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被手机APP采集最多的个人信息是联系方式,占比79.62%;有79.23%的人认为手机APP上的个人信息不安全,但只有6.15%的人在安装或使用手机APP之前会经常看授权须知。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手机APP呈爆发式增长,但是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困扰。部分手机APP过度收集、违规使用个人信息,导致大量个人隐私信息泄露或被窃取,甚至引发各种信息诈骗等刑事案件,带来严重的风险隐患。北京市消协此次委托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技术研究院开展手机APP个人信息安全调查活动,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3380份。 调查结果显示,有89.62%的人认为手机APP存在过度采集个人信息,79.23%的人认为手机APP上的个人信息不安全,41.16%的人在安装或使用手机APP之前从来不看授权须知。 安装手机APP类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购物、餐饮和音乐,而被手机APP采集最多的个人信息依次是联系方式、姓名和头像,被调查者最担心被采集的个人信息是身份证号和银行账号,最担心出现的问题是个人信息被贩卖或交换给第三方以及被利用从事诈骗和窃取活动。 被调查者手机APP采集个人信息情况 被调查者最担心被采集的个人信息 被调查者担心手机 APP 个人信息出现的问题 调查同时显示,个人信息被泄露后,选择向消协或通信管理局等部门投诉的仅占35%,选择自认倒霉的占26.54%。对于造成手机APP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71.54%的人认为是相关法律不健全,69.62%的人认为是相关监管不到位,67.31%的人认为是行业缺乏自律。 事实上,手机APP软件过度采集个人信息已经成为网络诈骗的主要源头之一。但目前有关法律法规缺乏体系化,保护范围模糊,自律规范多而监管规制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