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360|评论: 3

[另类心情] 2018春节心语——世界再大,也不如一个有人等你的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6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8春节心语——

世界再大,也不如一个有人等你的家



01
昨天,在朋友圈看到几句话:年纪越大,越懂得家人重要,回到家,妈妈已经睡了,给我留了灯,保温杯里还有给我煮好的牛奶,有种想哭的冲动。
我在下面留言:有妈妈等回家真幸福。
我想起去年姐姐和我说的一件事。
一天,她去参加一个朋友组织的聚会,桌上有几个不认识的人,开始的时候,气氛有点清冷,几圈酒下来,就变得热闹起来,大家纷纷互加微信,其中一位大哥的名字叫“离家三百里”,众人问名字的来由。
那位大哥说,天堂有父母的端杯!
五个人端起了酒杯,大哥一饮而尽,然后说了自己名字背后的故事。
十年前,这位大哥来我们这打拼,那时,事业刚刚起步,舍不得花钱雇人,就把自己当成好几个人用,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只有春节才回家一趟。
后来公司逐步走上正规,虽然那些杂活不用他自己做了,可有更多的事等他,所以还是忙,只有年底时,才匆匆忙忙回老家,吃完饺子还得赶紧回来。
有一年春节,他有事没有回老家过年。
大年初二,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说他母亲病重,让他赶紧回去。
他飞车赶回家,母亲已经驾鹤西去。其实,他接电话的时候,母亲就不行了,急性心梗,只是家里人怕他知道了开车有危险,没敢告诉他。
他哭得死去活来,可母亲再也听不到了。
后来,他就把微信名字改为“离家三百里”,那个家,有他无尽的懊悔和遗憾,妈妈在家才在,妈妈不在了,从此,这个世间,再也没有人坐在堂前眼巴巴等他回老家过年了。
那天,那位大哥喝得很多,趴在桌子上,边哭边重复一句话:故园归去已无家……
是啊,青春年少时,他乡才是我们的诗和远方,心心念念的,就是离开那个生养自己的家。你在他乡生根发芽,有了自己的小家,有了那个他(她),你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时候,家人会在故乡为你高兴,你觉得世界很无奈的时候,他们也会无条件接纳你回家。
直到有一天,你终会发现,你心中最美的风景,不是霓虹闪烁,也不是高楼大厦,而是,那个有父母等你回去、无论贫穷或富有的家。


16069391-b9a9560db27db2517e22d3b01b5699af-0.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8-2-16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02
我小时候,父亲在市立医院后勤工作过一段时间,我不上学时经常在各个科室乱跑。
那些医生特别爱逗我,问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我的答案经常让他们哈哈大笑,他们笑得我特别心虚,总觉得自己像个小傻子似的,就讨厌那些逗我的人,便很少去他们那里玩了。
我最喜欢的人是内科的刘叔,经常给我好吃的,还不拿我取乐,他的妻子刘婶在我眼里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
刘婶是北京人,身上自带大城市的光环,穿着气质看着就与众不同。
她和刘叔是大学同学,那个年代,大学生分配的原则基本就是哪儿来回哪儿去,刘叔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刘婶留到了北京。
刘叔的单人宿舍也是他们的家,刘婶每月回来一次,妈妈说,平时刘婶不在,刘叔吃饭就对付一口,只有等刘婶来的日子,他们家才改善生活。有时妈妈包了饺子什么的,会让我给刘叔端一碗去。
刘婶每次回来,刘叔都提前去车站接她,于他,那是最幸福的日子,我也特别盼着刘婶回来,因为,她经常会给我带一些糖果饼干的,我便快乐地像一只小馋猫,在他们家赖着不走。
有一次,刘婶回来,喊我过去吃东西,我记得那次她给我的零食特别好吃,她让我坐在小饭桌前,在一个碗里,拿筷子夹着吃,但至今我都不知道那零食的名字。
我坐在凳子上低头吃着,刘叔刘婶在我身边亲昵地说话,他俩总有说不完的话,我的注意力全在吃上,根本不去听他们说啥。
那天,他俩也是一直在说,后来好长时间没有了一点声音,我抬头看他俩,两个人就那样静静地坐着,互相凝望着对方,傻傻地笑,谁都不说话。
吃完东西我就走了,当时我还以为他俩不高兴了才不说话。直到我懵懂了感情之后,才懂得,执手相对,胜过千言万语。
等一个人很苦,想一个人更苦,可是,在相见的瞬间,所有的一切都值得了。
后来,刘婶终于把工作关系调了过来,妈妈还感慨过,说刘婶能放弃北京那么好的条件,来我们这里,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可是,世界再大,只有你在的地方,才是我要的家啊。

0186ff588a6e99a8012060c8cb8fd7.JPG@1280w_1l_2o_100sh.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2-16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03
曾经,写下具有史上最具情怀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那位顾少强老师,一时间成了备受关注的名人。
其实,她并没有去看世界,而是去了爱人在的地方。
2015年的春节,顾老师去云南旅游,结识了一位小伙子。后来,两个人通过微信聊天,发现他们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颗有着相同气场的心,相吸相知相爱了。
于是,有了顾老师挥笔写下了那封著名的辞职信,奔向等着她的爱人怀抱。
2015年10月10日,这个寓意十全十美的日子里,顾老师牵着爱人的手,向世人宣布了他们的婚礼。身后,是他们同日开张的小店----------一个古镇里的客栈。两颗行走的心,在此处安家,不再飞翔。
世界再大,也不如一个有人等你的家。
家,就是有人默默计算着你的归期,有人准备着你爱吃的东西,有人一次次去外面张望你的身影。
世上美景无数,最美的风景,就是那条回家的路。
回家吧,最爱你的人,在等你。

20141222091731986.png
 楼主| 发表于 2018-2-16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归程千里,只为今夕一聚(梁实秋)

过年须要在家乡里才有味道。羁旅凄凉,到了年下只有长吁短叹的份儿,还能有半点欢乐的心情?而所谓家,至少要有老小二代,若是上无双亲,下无儿女,只剩下伉俪一对,大眼瞪小眼,相敬如宾,还能制造什么过年的气氛?童时过年风景,尚可回忆一二。
  祭灶过后,年关在迩。家家忙着把锡香炉,锡蜡签,锡果盘,锡茶托,从蛛网尘封的箱子里取出来,做一年一度的大擦洗。宫灯,纱灯,牛角灯,一齐出笼。年货也是要及早备办的,这包括厨房里用的干货,拜神祭祖用的苹果干果等等,屋里供养的牡丹水仙,孩子们吃的粗细杂拌儿。蜜供是早就在白云观订制好了的,到时候用纸糊的大筐篓一碗一碗地装着送上门来。家中大小,出出进进,如中风魔。主妇当然更有额外负担,要给大家制备新衣新鞋新袜,尽管是布鞋布袜布大衫,总要上下一新。
  吃是过年的主要节目。年菜是标准化了的,家家一律。“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这是乡下人说的话,北平人称饺子为“煮饽饽”。城里人也把煮饽饽当做好东西,除了除夕宵夜不可少的一顿之外,从初一至少到初三,顿顿煮饽饽,直把人吃得头昏脑涨。
  新正是一年复始,不准说丧气话,见面要道一声“新禧”。房梁上有“对我生财”的横批,柱子上有“一入新春万事如意”的直条,天棚上有“紫气东来”的斗方,大门上有“国恩家庆人寿年丰”的对联。
  墙上本来不大干净的,还可以贴上几张年画,什么“招财进宝”、“肥猪拱门”,都可以收补壁之效。自己心中想要获得的,写出来画出来贴在墙上,俯仰之间仿佛如意算盘业已实现了!
  街上除了油盐店门上留个小窟窿外,商店都上板,里面常是锣鼓齐鸣,狂擂乱敲,无板无眼,据说是伙计们在那里发泄积攒一年的怨气。大姑娘小媳妇擦脂抹粉的全出动了,三河县的老妈儿都在头上插一朵颤巍巍的红绒花。凡是有大姑娘小媳妇出动的地方就有更多的毛头小伙子乱钻乱挤。于是厂甸挤得水泄不通,海王村里除了几个露天茶座坐着几个直流鼻涕的小孩之外并没有什么可看,但是入门处能挤死人!
  火神庙里的古玩玉器摊,土地祠里的书摊画棚,看热闹的多,买东西的少。赶着天晴雪霁,满街泥泞,凉风一吹,又滴水成冰,人们在冰雪中打滚,甘之如饴。“喝豆汁儿,就咸菜儿,琉璃喇叭大沙雁儿”,对于大家还是有足够的诱惑。此外如财神庙、白云观、雍和宫,都是人挤人,人看人的局面,去一趟把鼻子耳朵冻得通红。

20180119160305112001.jp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