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过年谁不是买买买呢,买新衣服置办新家具,当然,少不了的就是“年货”。
春节临近,市场进入消费高峰期,无论实体店还是网店形形色色的打折、返券、抽奖、买送等促销和优惠令人眼花缭乱。春节传统喜庆佳节,年货、餐饮、旅游消费红火,消费者出手相对豪爽。在商家促销让利活动的诱惑下,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就特别容易忽视商品质量、合同、安全、限制条款和售后服务等消费细节,陷入消费陷阱。
细数那些年
我们误入的“年货"坑
一、商场里的那些坑
1、山寨坑、包装坑。
只有虾头和虾尾,买回家估计要吐血
这山寨饮料的名字一听就不讨喜
这英文一定是自学的
2、氛围勾引
将一些价格敏感度很高的产品进行价格下调,并摆放在消费者最容易看到的地方。如牛奶,人家卖两块,我卖一块八。这样就给消费者一种错觉,这家的东西好便宜啊,结果就忍不住占便宜的心理,甚至买了在自己预算之外的东西。其实,那些看起来价格便宜的产品只是商家全部产品的一小部分,是营造氛围的勾引型商品,它的大部分产品并不便宜。所以,货比三家,别冲动。
3、价格玩蹦极
利用消费者爱占便宜的心理,先提价再降价。曾有一个商场,100元一件衬衣卖不出去,商场想了一招,把衬衣的价格标签上写上1000元,然后打三折促销,结果卖到断货。这也是双11惯用的伎俩。要避免被骗,需要消费者了解该产品平常的价格。当然,这有些麻烦,如果有监控价格的APP就好了。
4、返券的连环计
如“买200返券100”,等于是打了五折,优惠力度着实不小。当你买的时候却发现标价都是198元,2元之差就不能享受优惠,没办法只有继续购买。这还不算完,拿着优惠券你是继续买还是不买呢?买吧,还要继续花钱。不买吧,这几百块钱的优惠不等于扔了?真是犹如鸡肋一般。但杀头的生意有人做,扔钱的买卖没人干。只好拿着返券继续消费。无可奈何地陷入了连环陷阱之中。其实,消费者还是要计划好硬需求,对于不是非买不可的东西,宁可舍弃优惠也不要买了回家不用。
5、指定型号促销
有些厂家希望保持产品形象不愿促销。于是,厂家与商家做出协调:对厂家的特定型号产品进行促销。但当你走到柜台,大多会发现这些特定型号的产品大多不合乎自己意愿,或者被告知已售完。你虽失望,但厂商高兴,因为你走进了卖场。就怕你不来,只要你来,总有办法让你消费。
二、网购年货中的那些坑
1、虚假宣传
网络购物中消费者获取商品的信息很有限,只能依靠商家的网页宣传,在这种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商家更有义务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
2、价格欺骗
商家的促销玩法越来越复杂,学好了多元方程都可能解不出这道算术题。
3、商家无货
商家无货,这种行为就相当于“撩完就跑”的套路,你以为消费者陪练呢?
4、刷单刷好评
一般人都喜欢买销量多的产品,认为买的人多总是东西好,其实也不一定,刷单远比想象的要严重,所以,有时候看销量也不一定靠谱。
5、售后投诉处理
商家总有一万种说法拒绝退货退款。
一、线下商超购买你的注意这几点。
1、促销活动看清条款,理性对待商家优惠促销。
“天下不会掉馅饼”,商家促销活动绝大部分是价格战,比如先提价再打折,以多买多送、返券等以偏概全的让利形式,诱导消费者多消费、循环消费,却隐藏了背后的限制性条件和服务细节。消费者事前主动了解促销陷阱,能大大降低掉进陷阱的机率。
2、逛超市选白天,先列清单早进门。
不少人都会选择时间较充裕的晚上来购物,但有关调查显示,早上8∶00~9∶00,超市里的蔬菜、鲜肉类以及海鲜产品是最新鲜的,晚上20∶00以后,很多食品都不新鲜了,开始打折促销。
3、按需购物消费,切勿铺张浪费。
不要盲目跟风抢购,按需购物避免冲动消费。
4、小心扫码送礼品等新型诈骗。
在超市门口、大型购物中心等,总有很多赠送牛奶、食用油、食品、工艺礼品等活动,但有些“赠送”需要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填写身份证号、手机号及点头视频等,这些涉及个人信息的“赠送”往往是经过“精心”包装的新型诈骗,骗子利用所取得的信息开通账号进行贷款等,让消费者不知不觉间背负巨额债务。
5、注意年货食品的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要素。
确认其生产日期,防止买的食品过期或即将过期。对于进口食品,要确认其有无中文标签,是否具有检验检疫的卫生证书等。
二、线上购买你得注意这几点。
1、注意网站资质
网购时尽量采用具有安全功能的浏览器,以有效屏蔽“钓鱼”网站。同时,要在大型、正规购物网站购物,必要时对经营者的有关信息进行验证查实。
2、要选择安全可靠的付款方式
不要轻易使用第三方给出的非所需商品的链接。特别是这两年兴起的微信朋友圈的购物方式有很大的维权风险。
3、注意支付安全
在选择付款方式的时候,最好选择第三方支付进行交易,因为发现网购物品出现问题后,先通过第三方冻结购物款,这样工商部门就有充足的时间介入,便于事后的维权。
4、网购中还要注意价格陷阱
每个商品都是有成本价的,商家不会做亏本买卖,更要主动规避一些消费风险及消费陷阱,比如先涨价后降价、低价商品缺货等。
5、注意是否可以7天无理由退货
以下这些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消费者定做的,鲜活易腐的,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以及交付的报纸、期刊。同时,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不影响商家二次销售。
6、注意保存维权凭证
消费者在消费交易时,要保存好交易记录、聊天记录、截图或商家宣传的页面,作为维权的依据。在收到商品时应及时验货试用,发现问题后及时联系商家处理,若无法与商家达成一致意见,建议先申请退款,再通过电商企业平台或当地12315进行维权投诉。
以上是我总结了一些购买年货的经验。
你开始采购年货了吗?
你在采购时有被坑的经历吗?
你觉得还有什么更好的“防坑指南”要分享给大家?
欢迎大家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