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可能“成为奴隶之邦”是一个很庞大很深邃的历史和文化话题,简单地将原因归为对英雄的态度,其实正是一种痴迷于“英雄情节”的简单思维。是否成为奴隶之邦,最重要取决于普罗大众的觉醒程度。历史上有哪一个英雄能够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又有哪一个英雄能够逆历史潮流而行?一定是先有某种历史的土壤,然后才有那块土壤里萌生的英雄。
古话说,时势造英雄。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没有英雄A,也会有英雄B出现。某个具体的英雄,是其个人能力和理想与历史的需求不谋而合的产物。但历史的发展是大势所趋、而哪个人顺应历史趋势成为英雄的人选,却从来都不是唯一的选择。英雄完成了历史使命之后,人类人文历史需要的正是将他们淡化,然后让世人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客观的评判。所谓对英雄的爱或不爱,是不需要下意识的规范和特殊倡导的。人类需要的是不断涌现而出的新的“英雄”,需要的是灿若星河的“大家”,而不是唯我独尊。
例如美国,他们向来不惮于苛刻“伟人和英雄”,总统和白宫从来都是媒体口诛笔伐的风暴眼,岂止于“漠视和恶搞”?
英雄只是一幕历史长河的应景,而历史本身才是铁打的营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