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报道了一则这样的新闻:一辆从张家港开往南通市通州区的轿车内,出发时连司机在内共有3人,可蹊跷的是,到达目的地时,车内的两名乘客都“意外”身亡,而司机却无大碍。致命死因,竟是车内一瓶悄悄释放的高纯度一氧化碳,放毒的真凶正是死者视如己出的亲侄儿——赌徒卢军。
据悉,平时姑父和姑姑对卢军像亲儿子一样,可卢军渐渐沾染上赌博的恶习,让他们失望。2014年5月,卢军因赌博被通州警方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2000元。还因为还赌债将姑妈厂里的布料偷走变卖,疼侄心切的姑妈不但替他隐瞒,还出钱给他买车。
就是这个有着坏习惯却屡次得到姑妈的原谅的亲侄儿,为了私吞姑妈的几万元存款,向疼爱他的姑父姑妈痛下杀手,在谴责这个恩将仇报的白眼狼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思考,受害者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出现了问题?如果姑妈不一直把卢军当成一个没长大的孩子,不替他隐瞒偷窃的恶习,狠狠心,让他承担相应的后果,卢军是不是就会及时醒悟,不至于走上这条不归路?老两口是不是也就不会不明不白丢了性命呢?
透过这则新闻,我似乎看到了许多家长在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以一句“他还是个孩子”就轻易地原谅孩子,或者认为原谅孩子的错误是理所当然的。在公交车上,一个孩子坐在座位上,为了好玩不断地去踢旁边站着的阿姨,阿姨制止他,他的奶奶立马黑着脸说:“他还是个孩子,和一个孩子计较,你有意思吗?”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些家长难道没有想过孩子的错误难道就不是错误了吗?孩子犯的错就不会给他人带来伤害了吗?孩子犯的错误就理所应当不加任何追究就轻易原谅吗?孩子确实还是孩子,所以更容易为社会所原谅。但我认为小孩的错误,更不应该随便原谅,影响以后的认知,让孩子误以为原本错误的做法是正确的,一旦形成人格,不堪设想。
多少人都是被那句“他还是个孩子”推向了歧途,所以,最不该原谅的,是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