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投诉学校补课收费的举报信发出之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16岁少年刘文展的人生轨迹发生逆转。开学前,时任班主任赖晏斌给刘文展母亲张春华的微信显示:“下学期不接受刘文展的报名,请换一个学校。”于都县教育局方面称,于都实验中学确实存在违规组织学生有偿补课行为,曾下令整改。记者采访时,于都县教育局、于都实验中学均口头强调“刘文展疑似存在心理问题”,但均未拿出证据。(9月20日《中国青年报》)
刘文展连续多次投诉学校补课收费,违规组织学生有偿补课行为无收敛,反而被劝退处理,令人费解。也许有人觉得刘文展的行为有一些偏激或过分,但举报投诉是一个公民的正当权利,怎么可能因此轻易否定投诉学生的入学就读权呢?于都县教育局、于都实验中学均口头强调“刘文展疑似存在心理问题”,但又拿不出证据,是在公众面前虚晃一枪,以达到混淆视听或者转移人们注意力的目的。
学校组织学生有偿补课,是教育部门一直明令禁止的行为。在教育部9月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在回答记者关于教师有偿补课的问题时表示,对于教师有偿补课,教育部等部门已经作出了明确的禁令,各地都应该执行,不应该找这样那样的借口予以敷衍。王定华强调,很多好的政策如果不落地,也是一纸空文,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大对各地相关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对做得不好的要批评教育,要公开曝光,对严重违背有关规定的责任人,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这事实上是坚决否定学校有偿补课,也对学校在有偿补课问题上存在的拖泥带水现象敲响了警钟。
于都实验中学、于都县教育局不是不知道教育部的规定,而是在执行教育部禁令上玩花样、耍手腕。于都县教育局在信访事项的答复意见书中表示,于都实验中学组织周末补课问题“基本属实”,即不否认刘文展投诉的学校补课行为,又认为收取补课费“与事实不符”,为制止、处罚周末补课问题关上了门。从性质上看,这种放纵学校补课的做法,比学校组织学生有偿补课,比老师劝退举报投诉学生,更为严重。
根据刘文展提供的信息,收取补课费也不是“与事实不符”。于都县教育局调查认为,向学生预收了1000元定位费,未另收取补课费。刘文展却称,每学期末预收的1000元定位费分为两部分:其中定位费只有600元,另400元即“补课费”。一份由于都县教育局今年2月9日发布的《关于实验中学等四所学校寒假补课查处情况的通报》显示,于都实验中学高二年级5个班级于今年2月4日至2月10日上课,收取补课费80元/生。自相矛盾的说辞,让人可笑。
刘文展举报学校遭劝退,反映了涉事学校在有偿补课问题上肆意妄为,有恃无恐;也反映了于都县教育局在执行政策时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涉嫌泄露举报人的信息,与被举报学校串通一气。
媒体披露学生投诉遭学校劝退的消息,考验相关部门的管理及其执行力,也考验对有偿补课问题的态度。希望相关方面能给投诉学生一个说法,对涉事学校违规有偿补课和于都县教育局的放纵管理予以校正,以明是非、正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