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遍花谱,不见稻花名。年年岁岁,她分明盛开在广袤的田野,乃至千家万户。 仲夏酷暑日,正值江南稻子抽穗杨花时。蝉鸣蛙声伴奏,一场盛大的花事在广阔的舞台精彩上演。 瞧那颖片像蚌壳似的子宫,怀胎期满,分娩在即。金丝般的花丝极富弹性,托举起娇柔的花药坯胎不停地蠕动,急切地期待扑向外面的多彩世界。当颖片缓缓开启两扇大门,柔柔的、细细的花丝带领娇嫩的花药一骨碌儿探出头就往外挤,争相竞放。刹那间,绿海上浪花飞溅,花朵如织。一朵朵小不点儿一来到世上,就展示出气息清新、极富灵气、律动不止的天性,顿时给田野注入盎然生机。要是在雨天看稻花开,自然又是另一番妙不可言的朦胧景致。 稻花盛开,意味大丰收。庄稼人对稻花总是充满无限希望,也特别爱怜。农谚云:麦掉火山谷掉泪。说的是,小麦抽穗扬花时要艳阳高照,稻子抽穗杨花时则要打白雨,才会颗颗籽粒饱满。自古以来,人们从春节张贴大红春联就开始了一年四季的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临近稻子扬花,或去田埂,面朝苍天,拱手作揖,祈祷天公作美;或在灶头点一盏火苗如豆的油灯,祈求土地神、灶王爷诸多神灵,让稻花有充足的阳光雨水可沐浴。他们深知,稻花开得旺,秋后定会谷满仓。世易时移,天时地利人和,今天极少有人烧香拜佛求风祈雨了。不过,对稻花的深厚情感矢志不渝。不说晴天,就是遇上打白雨,不戴斗笠,不披蓑衣,也要去自家责任田头踱步几圈,喜滋滋地细看熟悉多年的老朋友。人盯着稻花傻笑,稻花看着人微笑。彼此相顾无言,却又心领神会。有了一寸阳光、一滴雨水的抚育,小花朵自是出落得水灵灵。弹指一挥间,一朵小花孕育成一粒金谷。这华丽的嬗变,总让人滋生几分不舍。 降临田野的稻花,生命历程也就十多天时光。旅程短暂,却不乏文人墨客礼赞。宋代诗人董嗣杲写诗赞道:“四海张颐望岁丰,此花不与万花同。”同是宋代诗人连文凤,对稻花也一样地以诗相颂:“此花不入谱,岂是凡花匹。”赞许声中,似乎也隐含诗人为稻花鸣不平之意。在花谱中,确实难觅稻花影。不入谱,并不影响稻花在百花园中风骚独领的地位。“纷纷儿女花,为人作颜色。眼饱聊自慰,饥来不堪食。”没有花萼花冠,但铸就别样风景。清水出仙华,天然去雕饰,透出浓浓的小清新。远观淡绿如翡翠,近看洁净似雪花。只不过,这宝贝儿比雪绒花还轻盈,更富有韵致。娇小的身子随风起舞,始终露出娇羞的微笑。舞着,笑着,转眼间,毫无痕迹地隐进另一个充盈的世界。开即是出世,谢便是入世。淡雅塑身,清香为本,奉献立命,何尝不是稻花的生动写照? 一缕缕芬芳飘送不断,不说远离田间能闻到,就是回忆故乡袅袅炊烟,仰望天空曼妙云朵,也能一下就捕捉到。初闻如茉莉,再闻似青莲,细闻极像青纱帐。其实,稻花就是稻花,香味不与世间芳草鲜花味雷同。不管处于饥饿状态,还是饱腹时刻,只要一忆起或闻到稻花香,都会激起极大的食欲,胃口大开,就想马上去亲近,海吃一番。不过瘾时,还可能突发奇想,用一只造型美观的瓶子盛满奇香,以便漫漫旅途上随时打开来渴饮。尽管眼不能见,却可以闻香识花。心上装此花,眼前花常开,断然一路少不了神清气爽。这香味,不厚重,不寡淡,正适合味蕾,最大限度地满足味觉,真正属于老少咸宜之味。要是疲劳或者身体不适而没胃口时,不妨来一碗大米饭。靠近饭碗,且先别忙吃,让鼻翼深深嗅闻米粒散发的香气,多半会微醉。此时的米饭香,就是稻花香的再生,成了餐桌上的最佳调味剂。这种永远熟悉的美味,源于田野,植于人的基因,相伴终生,生生不息。 自身蕴含经典作品般极强的可读性,注定了稻花非凡。作为一篇优美散文,实乃“形散而神不散”。沃野千万里,华章一大篇。一兜稻苗十来株,一株稻苗上二三百朵稻花恣意地开放,含蓄地舒展。放眼望去,一朵朵,一片片,天女散花一般,花朵集成絮,花絮铺成海,微澜绵延起伏。加上稻叶参差不齐,似乎显得凌乱无序。场景的页面是散了点,然而,数不胜数的花朵出奇地跟着一个节拍起舞,一致凝聚起馨香的主题,叫人手不释卷。其实呢,稻花也是一首极佳的诗。轻盈如羽,纯洁似玉;摇曳多姿,娇媚万分;朵朵相拥,片片珠玑。横观是灵动的诗行,竖看是律动的诗行。诗意盎然,意境浩然,诗眼就是著名的“稻花香里说丰年”,让人击节吟诵。不过,稻花理应是一篇出色小说。故事发端:近万年前,地点:江南塞北,人物:一个民族的男女老少,情节:昨天——破壳,发芽,根植;今天——微笑,绽放,孕育;明天——灌浆,吸纳,圆梦。就这三天,跌宕起伏,生动地演绎前世今生和来世,令人拍案叫绝。如此说来,稻花是不是也可以是一篇夏天里的优美童话?清新淡雅的美丽小公主,身着一袭白裙,无不飘然而来,嫣然守望。而后,悄然进仓进碗,入梦入心,使人浮想联翩。 诗意稻花,大美花事,绵延无止境。从长江到黄河,一路开来一路歌,绽放在希望的田野,怒放在我们生命的常青树。她,永开不败,不锈,也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