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下午,广元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高峰对话在朝天曾家山举行。与会人员就科学利用生态资源、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生态康养旅游、生态康养旅游产品体系构建等问题展开分析与研讨。 会上,国家退耕还林中心副主任李青松,江苏省林业科学院首席专家张纪林,四川生态旅游协会会长、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李梅等专家支招我市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 国家退耕还林中心副主任李青松 规划建设要紧紧抓住文化主绳 “广元美得让人心醉,是一个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地方。”李青松表示,广元有这么好的生态条件、生态基础,单就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策划而言,首先应该先从文化方面来思考和切入。文化是根基,也是魂魄。资源虽然是根本,但生命力和文化却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注入文化元素,生命力才会持久旺盛,才能让人记得住,才能传承乃至流传。 广元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不仅和历史地理、自然生态有关,也和这里的人有关。这和广元绿色发展思路,以及采取的措施是密切相关的。李青松建议,广元独特的蜀道文化、女皇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是灵魂,在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文化,围绕文化这根主绳来规划、投资、建设。 江苏省林业科学院首席专家张纪林 加强人才引进和当地人才融合 一座城市的发展,人才是关键,也是核心竞争力。张纪林认为,广元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亦是如此,要想又快又好发展,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现在林业战线上的员工,过去是从事森林培育,或者是伐木采伐、木材加工的,他们的知识结构不一定能适应康养市场,这就需要林业员工下大力气补课。 张纪林建议,除开引进人才外,还应加强对现有员工的培养。通过文化康养,让游客在林区能认识更多的物种,了解更多的功效。对于长期从事林业的一线员工而言,这些简单介绍应该就是他们的长项。有关部门要加强培育和培养,加强他们向游客介绍的意识,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游客体验感不足的问题,也是解决引导游客人才缺乏的捷径。现代林业人才需要经营管理理念,需要引进国外生态理念,加强对人才的培养融合。通过引进和培养策划高手、营运能手,将智慧转化为成果,以此推进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建设。 四川生态旅游协会会长、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李梅 充分尊重地域特征彰显城市特色 “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生态基础非常重要,但在绿地系统建设打造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凸显广元特征和个性。”李梅认为,广元非常重视生态绿化建设,但除开绿化和香化外,还应注重色彩建设和搭配。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不同季节要看到不同的特征和美丽。作为剑门蜀道、女皇故里,走进广元这座城市,要能充分彰显城市绿化特征。 李梅建议,在天曌山、皇泽寺生态绿地建设上,能大面积引进益母草种植,契合广元女皇文化建设。除开常规的香樟、桂花外,建议部分区域能栽种夹竹桃,不仅能优化空气质量,开花后还能装点城市绿化。广元晚报全媒体记者汪国义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