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明彻,禅与意通
我喜欢原色的茶室,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有一种顺其自然的随意和率性,最好是有一卧榻置于亭下,倦了枕着水声和蛙鼓入眠,任茶香弥漫,渲染梦境。古老的青石铺了一路,长满青苔,更显得幽寂,因为地势高可以望见全城风景,登高望远心旷神怡,连呼痛快,佛堂往往是空旷的,世俗的家居往往是装修得精致而家具塞得满满的,这些都如我们的心境,俗人喜欢让心灵充实,乐在忙碌之中,茶室也亦空旷,置身其间给人一种平和宁静的感觉。处于其间可以玄思,可以冥想,可以澄净身心,清静无垢俗念俱绝,曾经的感悟往往是美丽的,也是给予我激情和动力的,曾经的感悟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清楚曾经犯下的错误和曾经的辉煌,辉煌是对餐饮的认识,是对真爱的认识。
曾经的感悟是在不理智的时期下写下的日记,文学是什么是人生的缩写,人生的路很漫长,而文学可以提炼出人生的精华,精华完全是生活中最能给我深思和感悟的,什么才能给我深思和感悟,那就是如何从困境和裂境中走出来?如何在工作的顶峰时能让自身的修养再提高一个层次,写这样的一句话是工作要不停的经营,文学同样需要经营,经营也许是不完美,经营是需要付出汗水和劳动的,一个成功的人就是在不停的经营不停的学习,文学与工作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文学是什么是生活的缩写,生活中我们所经历的事情是不同的,写出的小说和人生的感悟和散文也是不样的,文学对于我有着深厚的情缘,是失败之后让我看到文学的魅力,它让我一直在认识,认识文学真正的含义,当我发现文学是情感与理智的结合时,也许是我刚刚认识它,它给予生活中带来很多的快乐,快乐的同时也伴随着痛苦的到来,当我认识到文学是知识和智慧的结合时,也许这时我才认识文学一点点,这点就让我懂得自信,实力两者也是走好文学道路的关键。
文学是需要学习的,也需要从生活中感悟的,虽然现在我还有很多人和事情还没有经历,我懂得如何驾驭写作的方法,无论曾经还是现在我都没有改变曾经的誓言,写作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理性是道理与性质的结合,作品的性质是作品的好与坏,而感性是感悟和对人性的认识,我在写作上追求的是真实,率意一点可以随性,树下的石桌石椅,开阔一点的阳台,干净整洁的客厅,都是品饮场所,简单就好,不需豪华的陈设,不需高档的茶具,不需名贵的茶叶,也不一定有名泉佳水,品茶品的是心入的是境,独饮有独饮的妙处,众饮有众饮的佳处,生活就在茶中,宇宙就在茶中,日月就在茶中,心情就在茶中,梁实秋先生所说“清茶最为风雅”。如有朋友爱好琴棋书画诗,弹琴下棋,挥毫泼墨,吟诗说禅,品茶者可以边欣赏表演,边闻茶香尝茶味,就充满了高雅的文化品味,闲中品茶、悟道,是一种清福,也是一种境界。
茶乃大自然的精灵,质朴无华自然天成,每一种茶每一片茶叶都有自己不同的味道,犹如我们每一个人,作为单独的个体存在,都有自己的苦了人生,花茶艳丽砖茶浓郁,绿茶清新各部相同,每一种茶都有自己的泡法,各有情趣各得天然,从茶叶的品种和出处,可品尝出山川风情与大自然的精神,从一片片茶叶里看世界,从一遍遍茶水里悟人生,放下拿起那就是整个人生,沏茶喝茶,参禅悟道净化,一片冰心在玉壶,让纯净的心灵与干净的山水融为一体,找回最自然的真我。喝茶参禅,在明月清风中,在青山流水间在白云蓝天下,茶禅一味,佛说空即是色,一杯茶用什么茶叶水杯都极有讲究,紫砂陶瓷青竹都是极好的佳品紫砂是最为推崇的一种,茶味也更为浓郁,陶瓷也是瓷杯,佛教中常用的一种取谐音慈悲,其实品的是茶体的是境,青竹多了一点点木拙的意味,泡出的茶水也多出一点点竹叶清香,凭添一分素净淡雅,禅茶首要是境,讲究外境心境人境,最好的是三境合一,在世外仙境遇上竹林方外之人,恰恰又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心境,自然有青青翠竹皆是真如,郁郁黄花莫非般若的大境界。
一壶茶一个宇宙,一杯茶一个人生,心境是一个人的境界,他心中是什么境界,他品出来的就是什么境界,心境明彻禅与意通,在青灯古刹品空寂,在琴台书房品优雅,在花间月下品风流,禅千人千悟万人万禅,人不同悟禅亦不同,是千江有水千江月,同一杯茶可出不同的味道,每个人经历不同阅历或深或浅,性格或外向或内向不同的人境,不同的外境不同的心境,各有各的缘法各有各的人生,口中的茶,也是各有各的味道,但所有的味道都是空的一无所得。品茶的最高境界,悟的不是道,参的也不是禅,心无所住,一无所得。
禅一念茶一味,观茶而明心,万事万物皆是一物,心无挂碍而任云卷云舒,茶几上分外干净,茶壶瓷杯闪着朴素而呈亮的光,几旁一榻,上有竹枕可躺可眠,墙上很多禅语,楷隶行草,各体皆备,还有几幅写意画,只是略显拥挤,此刻宁静安然远离尘嚣,静心沉思回首半生各有领悟,大红袍温而含蓄,老茶友亦是谦和温雅淡泊明性,无喧嚣之形无激扬之态,一盏浅注清气馥郁,此刻人和茶一样不分贵贱,茶道亦是人道,喝的是生活的苦与甜,品的是生命的平等和感悟,好茶多是久经考验而成,人生境界亦是久经磨练的弥高,无事的我神怡心闲,悠然自得,无牵无挂,无忧无虑,无欲无求,心无红尘,神离三界,功名利祿声色犬马于我如浮云,茶友说定要找那佛学院研究生与我切磋,并善意相劝,只可浅尝,不可陷得太深,想来也是,谁又尘缘已尽,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从茶里品出白开水的味道,经历一半人生还能初心不变,谁能呢?茶室环境清幽雅静内心清静,心为天地之鉴,万物之镜,明察秋毫,此刻却心有俗念,显然是少了佳客,那知己高士又在何方会心一笑,不用言语却是无缘得见分别心湮灭,才能见佛,可明明心底如此分别,自是六根不净,世界是自己的一面镜子,我眼中的红尘就是我心中的红尘。(王仕彬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