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您好! 我是龙泉驿区龙华社区金茂悦龙山的业主,在此居住1年多以来,受到了无数细菌空气的入侵,只因此处沿河修建了一座垃圾压缩中转站。 2016年我们住进了新房、喜迎儿子出生,谁曾想这里没有干净的空气,使得小孩的免疫力差,身体素质一直提不上来,我们一直想陪着他去好环境的地方休养。但现实的生活又迫使我们不得不回来,因为有工作,要赡养父母、教育小孩。现在每天早上不是被闹钟吵醒,而是被刺鼻的异味给臭醒,我们迫切地渴望有一片干净的天空,给我们自由呼吸的空气。 据悉,金茂·悦龙山项目拿地时间为2010年,开发商拿地后于2013年开始修建并销售,而锦江区垃圾转运站建于2012年8月,位于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万福社区一组,是《成都市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2012年~2020年)》编制的“锦江区环城生态区荷塘月色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定点的环卫用地。悦龙山规划早于转运站,而该转运站在修建时离小区仅有由一条不足15米的车城西五路相隔,且小区是由底商+住宅组成,每天早晨下楼吃早餐就,垃圾车就在公路上一排排地排着,实在难受;同时,旁边的万福花市,西南最大的鲜花批发中心,但离转运站仅一墙之隔,整个花市充斥着花朵的馨香和垃圾的酸臭味。 根据《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国家标准GB50337)、《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部颁标准CJJ27)以及《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部颁标准CJJ47)规定要求,转运站选址不应设在下列地区:1) 立交桥或平交路口旁;2)大型商场、影剧院出入口等繁华地段;3)邻近学校、餐饮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且转运站的飘尘、噪音、臭气、排污等指标要符合环境保护标准。 该转运站建立在车城西五路与经开区南一路交叉口,为大型II类压缩中转站,应与相邻建筑间距大于30米(以用地红线为界),绿化隔离带大于15米宽度,现实却是与花市仅一墙之隔,与小区的绿化也只有稀稀拉拉点儿市政绿化,转运站用地红线以内绿化隔离带宽度严重不够且转运站用地红线与小区用地红线只有几十米距离,每天垃圾车从转运站门口排到车城西五路都不够排,影响交通且到处滴漏污水,使得路面漆黑,时时散发出一股恶臭,虽偶有喷洒车清洗,却是直接将污水排进了流量本来就不大的河道,河道也因此发出恶臭。小区内外全是臭味,就连房屋内部也是臭烘烘的,每天晚上睡觉质量不好并不是因为被吵醒,而是被刺鼻得臭醒。 本人认为,该转运站不合理地方如下: 1、转运的垃圾为锦江区生活垃圾,需要长距离运输,沿路滴漏的污水导致空气污染; 2、转运站修建在交叉路口,影响交通,加上随后扩建车城西五路后,车流量增加,垃圾车再排除过程中容易拥堵及发生事故; 3、虽然设计上要求是应与相邻建筑间距大于30米的下限,但同时也提及了不能在邻近学校、餐饮店等,所以该转运站修建的位置离万福花市不足30米;离悦龙山小区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不足50米,还属于邻近状态。严重影响该小区3500户的生存状态(空气中病菌量大大增加),加之附近小区及学校(琥珀庭院、龙华二期、航空中学、十小及其幼儿园等)都能闻到刺鼻的臭味; 4、在运转过程中,垃圾车未做密封,甚至车后的挂桶盖都有未关闭的,然后从站门口排队30米以上(直接排到小区外面还沿车城西五路往后排队); 5、站外滴漏污水以及站内压缩时的污水不应直接排放进入河道,河道下游即为荷塘月色,严重影响景观。 建议: 1、重新规划转运站位置,诺大锦江区,可以选择一个运输距离短、垃圾生产量大的符合设计及技术规范的地方。 2、在新规划出来之前,改善本转运站的运转状态,如:(1)策划新的运输道路,避开人群多的道路;(2)改造或更新设备及车辆,减少裸露污水排放量;(3)加强站内外冲洗;(4)站内外污水排放系统维护,使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而非直接排入河道;(5)站内规划垃圾车停放点,杜绝站外排队。 3、其他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再增加措施 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