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形式,重精神的端午才有意义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了,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不断刷新了人们对眼前这个社会的认知。大部分人都喜欢在网上获取一些资讯,就连每逢佳节也开始利用各种社交软件来彼此表达节日祝福。 每至端午,很多人都会充当起热心的扫盲达人。很多朋友都会转发关于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互道贺喜,应互祝“安康”。就连这其中的缘由,转发消息的人也说得头头是道,解释说端午节是祭祀节日,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江。五月初五是毒日,是个悲壮的日子,所以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说,要扫盲了,清明节、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 对于这一说法,还有一些人持反对意见,并且指出这是一条伪科普。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 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来才有纪念屈原,曹娥,伍子胥的说法。由此可见,端午节是祭祀的日子但并不是祭奠的日子。如果真的要说祭祀的节日就互道安康,“春节”作为传统的全国性的最大的祭祀性节日,我们是不是要说“春节安康”呢?所以互道祝福并无甚值得深究。 今年的端午节,你发的祝福写的是端午节快乐还是安康?端午节到底应该说安康还是快乐,这仍是一个很惹人争议的话题。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字面的意思,反而忽略了这个节日更深层的内涵。 上文也提到了,端午节是祭祀节日,关于伍子胥、曹娥、屈原的传说,想必大家都应该知道。先人们的爱国精神、孝道精神,才是更值得我们去铭记和学习的。不用太过纠结端午怎么送祝福,重要的是心怀家国,这个端午过得才有意义,有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