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为什么不富裕 印度朋友SANJAY介绍了一些印度农民的基本情况。农民是种地的,但种地的面积仅仅比自己口粮多一点,理由是人力不够,雨季种植不方便(印度种植在雨季)。蔬菜和副食如豆类,也种一些,主要够自己吃。如果缺钱,可以给城里的比较近的亲戚打电话,要钱。很多印度农民种地需要贷款,购买生产资料, 如果天气不好,收成不好,无法归还贷款,有的农民就压力山大,自杀。 很多农民都没有消费资金,印度人口众多,但是,消费市场小。中国全国每年生产1亿台家用空调,印度只有几百万台。 由于大家都不消费,市场需求不足,工作岗位少,大部分印度妇女不上班,在家做家务,家庭总收入少,收入主要负责吃饭。印度年销售小汽车300万台, 其中摩托车1600万台,小汽车销售量不到上海大众加北方大众两家公司的销售量。 穷过的人仍然生活在穷困的记忆中,不消费。 帕瓦PAWA 40多岁,印度某大公司部门经理收入人民币合7000元,购买力相当于人民币9,000元。 小时候,家庭非常贫困。现在拥面有小汽车和摩托车,如果是去三十公里的地方,他更愿意骑摩托车,摩托车比汽车更省油。他的汽车是日本发动机, 百公里5个油。如此省油,他也不怎么用。外出就餐,在邻近的餐馆中,选择价格便宜,菜量更少的餐馆吃饭。 收入低导致诚信度低。如果借钱给印度人,收债是比较头疼的事情。如果不催账,很多人仿佛已经忘记借款这件事情,就是还款也是分期付款, 而总借款金额就是几百元到千元人民币。 印度大学生毕业以后还看书吗?90%以上的人毕业以后不读书。如果找工作要求涨工资,他们往往声明自己有多少年的工作经验。如果工作内容 是吃大米饭,一天的工作经验就足够了。 印度人的不努力是一些中国产品的机会,例如智能手机,到了手机一条街,中国手机的广告占一半以上。印度基本没有手机产业链,就是组装 也是大量采购中国零备件。 十年过去了,印度的城市是变化不大的,大量农村人口到城市找工作。工科学生大量找不到工作,报考工科院校的学生减少,直接导致很多工科 院校的教师出来找工作。 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印度的人工不如孟加拉、柬埔寨、缅甸便宜,所以劳动力密集型的服装产业在印度不大。印度的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 物流成本高,不利于产业集成制造。印度的劳工成本是中国的1/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