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发这个贴子是因为看到哔哩哔哩(bilibili)的董事长陈睿写的一段他在七中上学时的体验,摘抄如下:
“我高中在成都七中。回忆起来,七中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比如我走向互联网之路就是七中的缘故。本来我更喜爱文科,但是进入七中后迷上了计算机,于是转职成为一名理科技术男。我进入七中是1993年,七中在高一就开设了计算机编程课程。不仅如此,在我的班级,还有一批同学在初中就擅长编程,比如王小川 。高中三年,计算机知识一直是班上同学们的热门话题。那时没有互联网,计算机书籍也很少,如果不是在七中,我是无法接触到计算机知识的。我记得王小川向我讲解什么是“格式化”,讲解什么是“MODEM”。我学完BASIC之后本来想学习PASCAL,他建议我直接学C语言,于是我在94年就开始用C编程。班上不少同学都买了PC,于是大家会互相COPY软件和游戏。七中旁边是成都电脑城,我放学后的一大乐趣是逛电脑城,流着口水看各种牛B硬件(记得96年一块奔腾166的CPU要卖6000元,按购买力推算,到现在能买一辆轿车了)。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不少同学在后来都走向了IT和互联网行业。那时还没有素质教育一说,但是七中一直鼓励学生发展各种课余爱好,而不是只应付考试。高一和高二,七中的下午只安排两节课,下课后就是课外活动,各种兴趣小组。高中三年都是双休,直到高三才有晚自习。而这种轻松方式丝毫没有影响高考的成绩。我们班上50人,上清华的就超过5个,一半以上都考上一线名校。我觉得这就是七中的一个写照吧。”
听说七中流传着一句名言,“今天不努力,明天读隔壁”,隔壁的大学是川大,这很狂啊......
看完这个,楼主这个学渣对名校狂冒星星眼,随意搜索一下,下面是描述成都四中愉快生活的:
“四中应该是全国(很有可能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官办学校了,没有之一,我大学的时候跟同学聊到了校史,我说:你们的这几个学校校史加起来乘以二都没有我们学校一半多!(当时那个拽哟~~)!除了这个~四中在每年的高考中虽然有时候干不过七中九中了~但是当年也有辉煌过,08年包揽文理状元~08年之后就开始走远了… …不过比起其他学校,四中还是优势比较大的还有一点,四中也许是三所中学当中玩的最high的,要不然怎能能称四中为情场呢。还有就是吼楼啊什么的,传统!虽然玩儿的最high但是成绩也是不会落下的!我为我是四中学子而骄傲!一辈子的骄傲!”
看完四中、七中,那么,在九中上学是怎么样的体验呢?
“1.老师很敬业。班主任是数学老师,特别敬业,五十多岁了的人有些时候晚上给我们出卷子到两三点。当然其他老师也很敬业啊。经常一天考两三次数学,其他科也经常考。课余时间为零。没有课间。永远有问不完的问题。我不止一次希望,如果我不需要睡觉就好了。那是不是就不会和第一差那么远?
2.班里都是正能量。我的感受就是,累死我了!宝宝要抓狂了!我是不是智商需要充值了?老师你在讲一遍好伐?但是很充实,怎么说呢,这所学校给你灌输满满的正能量,失败很多,挫折很多,每天都有刷不完的习题,反正我们班就是从高一就把每一天当成高三过,很累,但是我们真的就不喜欢抱怨,尽量让自己积极的去面对每一天的学习。作为九中本部实验班的学生,当有一种骄傲,要做到最好。我们老师说过一句话,“高中三年的学习,究其根本,都是在学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可以陪你一生的东西。”这句话让我把所有的困难当作挑战,并且学无止尽。每天对自己说一遍“杀不死我的,将使我更加坚强。”“学习不算什么,可如果你连学习都征服不了,你还能干什么?”我就是靠这些精神食粮支撑着每一天。如果那些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更加努力,那这真是最可怕的东西。
3.不得不提到,如果喜欢文科或者是艺体方面比较强,喜欢社交的人,进了九中的实验班,是很痛苦的。因为实验班就是理科实验班并且只有理科实验班。分给语文、英语的时间很少,但不代表他们的双语不好,只是课外拓展方面,是真的不够的,没有时间给你发展什么个人爱好。我其实是很喜欢古汉语和哲学的,现在却难得挤出时间来看看书。因为自己的空余时间要分配给理科。由此,有一定数量的人高二都会去到文科班。可九中比较歧视文科,喜欢文科的不如去读成外实外。我是这样以为的。大概就是这样。(ps.九中周围真的有很多好吃的~)”
你的高中是在哪所中学读的?有过什么趣事吗?在名校读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跟帖讨论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