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重建和经济发展两手抓,凉山州会理县在“8·30”地震周年举办国际石榴节,以节为媒,会友、招商、感恩、惠民——
震后会理 石榴为什么这样红
金秋九月榴果飘香。经历“8·30”地震灾难的凉山州会理县,在震后的周年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展现了通过艰苦奋战换来的重建成果:今(6)日,在享有“中国石榴之乡”美誉的会理县,一台气势恢弘的大型文艺演出——《榴花红》,拉开了“中国会理首届国际石榴节”的序幕。
以“会理石榴,世界石榴”为主题的首届国际石榴节,突出展示会理的石榴文化、红色文化、古城文化、川滇文化,让更多的人关注会理,吸引更多的人来会理投资开发。
众多国内外客商蜂拥而至齐聚会理,科威特、黎巴嫩、伊拉克、克罗地亚、立陶宛等22个国家的驻华使馆外交官及夫人出席了这一盛会。
去年8月30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让会理县遭受了巨大损失。震后一年来,会理县积极应对“8.30”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坚持一手抓恢复重建,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夺取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360天,会理不断创造震后奇迹。
震后会理,在省州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组织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帮助企业尽快恢复生产。 自救、自建、自助!来过会理灾区的人们,无不被当地干部群众的这种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的“三自”精神所感动。
震后第5天,恢复生产的会理富详果业公司石榴基地生产的15000箱鲜石榴通过产地严格检验检疫,出口泰国。
今年8月,会理县出产的720吨鲜石榴顺利出口泰国,创出了攀西地区单月检验检疫出口鲜水果历史新高。 经过一年的努力,会理县抗震救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农村住房恢复重建基本完成,竣工入住率达99.61%;18所乡镇卫生院重建全部完工;61所学校137个重建项目竣工,占规划数的92%。
会理是著名的石榴主产区。为发挥资源优势,把石榴产业做大做强,近年来,会理县从规划入手,在种植技术上把关,把科技送到田间地头,让果农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今年石榴产量预计达到20.06万吨,产值将达5亿元以上。
石榴,是一种象征着喜庆和幸运的果实。来参加此次石榴盛会的驻华使节团团长科威特驻华大使费萨尔.拉希德.盖斯先生说:“2200多年前,贵国汉朝的张骞出使西域时,从古代的安石国,即现在中亚的伊朗、阿富汗地区把石榴带回了中国,在华夏大地上种植繁衍,开花结果,它既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果,也是和平友谊的象征。”
会理石榴先后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无公害农产品”、“ 绿色食品A级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四川省著名商标”等14种荣誉称号。被评为中国石榴之乡、“国家级农业标准化优质石榴示范县”。果品除销往全国20多个省区外,还走出国门,远销到东南亚、中东和欧美各国。
通过规模化种植, 石榴基地生产上升为石榴产业,实现了规划布局科学化、种植开发机械化、生产管理标准化、产后服务市场化,促进石榴产业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化。同时果品市场营销基本实现网络化,石榴产业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一体化。
会理已经成为全国石榴第一大县,必将成为世界石榴中心,形成世界石榴品牌。凉山州委常委、会理县委书记胡坤说:正值会理“8.30”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一周年,我们举办首届国际石榴节,不仅要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把凉山州“百日招商”活动推向新高潮,还要表明会理各族人民从地震的灾难中挺了过来,从地震的废墟上站了起来,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籍以展现灾后恢复重建精神,展示灾后恢复重建成果,感恩恢复重建帮建援建,推进加快建设灾后幸福美好新家园,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