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月是故乡明。我说,茶是故乡淳。
在我的家乡,每家的菜园子边上,都会种上几株茶树。每年春天,当枫香树的嫩叶长到孩子们的巴掌大小的时候,乡亲们就把嫩生生的茶尖从园子里采摘回来,用文火搓成新茶。客人来了,炖一罐新茶奉客,虽然谈不是最高礼遇,却可以谈是热情之至了。
但是,最有情调的还是冬天。一圈子大人,膝间挤着小孩,大家围坐在一起,中间是一塘旺旺的柴火,当然还会有一罐蒸腾着热气,飘逸着清香的浓茶。主人也不会有太多的讲究,一个茶碗,甚至还是土巴碗,轮流倒着喝。不分卑尊老幼,也不讲先后主次,只按入座的方位顺序,依次喝来,喝茶的人谁也不会在意卫不卫生的事。一碗香喷喷的热茶,再加上主客之间,邻里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气氛很快就会活跃起来。话题也会一个接着一个地展开。从家常琐事到乡里乡外的奇闻趣事,从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有三个女娇娘,到桃园三结义,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类的故事,再到中国美国一类的国家大事。说者滔滔不绝,常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听者则是神情专注,目不斜视。话题自然连接,角色自广元山水茶业动对位。轻松、愉快、和谐、融洽。话语不断,笑声不断。一盏煤油灯立在灶 沿上,主人往往要添加几次灯油,谈话才会结束,客人们才会依依不舍地散去。这样的乡亲,这样的乡情,这样的乡茶,这样无拘无束的氛围,才最能让人品出生活的真滋味,人间的真感情。
在家乡的山野里,还有一种野生茶,叫高阳凤翎茶。用这种茶煮出来的茶汤,透着煮绿的色泽,其味苦中带着清凉,最适合夏天饮用。在烈日当空的盛夏,乡亲们下地劳动时,往往都安带上一壶这样的凉茶,累了,坐在土边的树荫下喝一碗,既止渴生津,又清热解乏。一些热情好客的人家,每天都要煎一大钵凉茶放在堂屋里。过路的人渴极了,问一声“有茶吗?”“有,自己倒吧!”过路人也不客气,舀一瓢咕咚咕咚喝下去,用手抹一抹嘴巴,说一声“真安逸!”就起身赶路或忙活计去了。主人(多是些在家的老人)过一会又会将钵子添得满满的,迎候着新来的过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