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市面上的洗涤品多含荧光剂,且碱性过高,这会刺激孩子皮肤。很多网友称部分洗涤品并未标注含有该成分,这能说明洗涤品中没有荧光剂吗?对此,实验人员选择市面上销售的5种洗涤品进行检测,在波长为365nm的紫外线灯下观察发现,仅婴幼儿专用洗衣液不含荧光剂,且PH值最低。专家称,荧光剂有潜在的致癌性,PH值过高会损害婴儿柔嫩的皮肤。 很多洗衣粉未标注含荧光剂 日前,记者走访了多家大型超市,发现有的洗涤品在成分表里注明含有荧光剂或增艳剂,有的则未注明。 “从来没注意过洗涤品是否含有荧光剂。”正在选购洗衣粉的刘女士说。记者注意到,几款标注了“婴儿专用”的洗衣粉价格是普通洗衣粉的1-2倍,这类产品明确标识了不含荧光剂或增艳剂。“荧光剂是一种荧光染料,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一位洗涤行业的工作人员称,荧光剂附在衣服上可以吸收紫外线,让衣服泛出鲜艳的白色光芒。由于增白效果明显,将其添加到洗涤用品中是行业通用的做法。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洗衣粉、洗衣液大都含有这种成分,那些宣称有“亮白增艳”、“亮白因子”功效的洗涤用品,含有荧光剂的可能性更大。“婴幼儿皮肤娇嫩,对含荧光剂的产品刺激感更强。” 5款洗涤品4种不适合宝宝 实验人员购买了5款洗涤产品,检测其中是否含有荧光剂,同时测试不同洗涤产品的PH值。 实验人员对5种洗涤产品编号: 1号洗衣粉,包装标识:无增艳剂。 2号洗衣粉,包装标识:无增艳剂。 3号洗衣粉,包装标识:有增艳剂。 4号皂粉,包装标识:宝宝适用,有增艳剂。 5号婴幼儿专用洗衣液,包装标识:宝宝适用,无增艳剂。 ■实验过程: 首先,实验人员使用电子分析天秤,在1—5号洗涤产品中准确量取2g产品作为测试样品,倒入烧瓶,并倒入100ml无水乙醇。为加速洗护产品中活性物质的溶解,5个烧瓶分别放入一粒磁子,并放在磁力搅拌仪中搅拌。
搅拌30分钟后,烧瓶中的活性物质已充分溶解。实验人员将溶液分别倒入5ml的玻璃药品瓶中,在波长为365nm的紫外线灯下观察,发现只有5号样品为透明色,其他4个药瓶的颜色均为蓝色。 实验人员再次量取0.2g样品,溶于50ml去离子水中,使用实验专用的PH计,测得其PH值。实验结果:1号,10.09;2号,10.46;3号,10.40;4号,10.50;5号,7.76。 最后,实验人员用PH试纸再次测试PH值,1—4号样品均显示为深蓝色,5号样品为黄色。 ■实验结果:5类样品中,仅婴幼儿专用洗衣液中不含荧光剂,且PH值最低。 市民可自测PH值 “荧光剂作为化学用品,被人体吸收后,会成为潜在的致癌因素。”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刘思全说,荧光剂不易被分解,会在人体内蓄积,其毒性累积在肝脏和其他器官,并产生危害。虽然洗衣液和洗衣粉中的荧光剂,经稀释和清水漂洗后残留量不多,但贴身衣物和婴幼儿衣物还是需要特别留心。“含有荧光剂的洗涤产品标注‘婴幼儿衣物、内衣同样适用’不恰当。” PH值是反映吸收后对人体皮肤的刺激性指标,碱性太大或酸性太强对皮肤均有刺激作用。他说,通常洗衣粉正常PH值应在8左右,若洗衣粉的PH值高于10,则属于强碱性产品。“虽然碱性有利于衣物的洗涤,但是过量的碱性物质会对衣物和皮肤带来伤害。”他说,市民可以购买PH值试纸在家中测试洗涤品的酸碱度。 他建议,手洗衣物时最好戴上手套保护皮肤。衣服要用清水漂洗干净,残留在衣物上的荧光剂可能溶解于汗液后对皮肤产生刺激,引发过敏及发痒。洗婴幼儿衣物最好选用无荧光剂和PH值适中的洗涤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