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074|评论: 22

[趣闻·杂谈] 有的人,怎么扶最后都还是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19 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的人,怎么扶最后都还是贫
2016-11-18

仲三

(作者为扶贫干部)


湖北省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撰写了题为《精准扶贫中,自强感恩教育要跟上》的文章,指出了当下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痛点。个人认为说得很实在,我们在扶贫工作也确实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我们单位的挂钩扶贫点是一个山村,该村有10个村民小组,单位挂其中的3个组,加在一起有70多个建档立卡户,单位领导每个人挂两户,普通职工挂一户,大家都管挂钩户叫“亲戚”,也就有了“走亲戚”“帮亲戚”的说法。

我的“亲戚”家里有五口人,一对将近四十岁的中年夫妻,上有年过花甲的老母亲,下有正在读书的两个孩子。为了叙述方便,就管这家的男主人叫老刘吧。
因为在山区,交通不便利,耕地很少,可以发展的产业也就不多,村民开始只靠种点薄田和捡点山货维持生活。后来,陆陆续续开始有人外出务工,有力气的出力气,有手艺的靠手艺。

不过,生活环境闭塞,受教育程度很低,村里还养成了嗜酒、赌博的不良风气,尤其在酒上,可谓男女老少都好之。有了钱就惦记买酒喝,开始是喝山村里自己酿的酒,后来爱上了喝啤酒。他们喝酒不分时间地点,哪怕要赶着收粮食,也照样是喝饱了再去,实在喝醉了不能动,就拖延一天。

我第一次见到老刘的时候,他的脸就是红扑扑的,满口的酒气。见到我的第一反应,他用牙开一瓶啤酒递过来,非要拉着我一起喝,还不住地对我说:“有了你们这些‘亲戚’,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以后更有钱喝酒了。”

通过几次走访和打电话,我逐渐了解了老刘家的情况。他家主要的开销就是正在读书的两个孩子,大的在镇上读初二,小的在村里读小学四年级,两个孩子每个月的生活费加在一起还不到一百块,都是靠着营养餐补助等惠民政策来维系。老刘说,如果孩子上学不是有“国家帮养着”,根本不会让孩子继续念书。

加上还有劳动能力的老母亲,家里三个劳动力守着几亩地过活,每年种两茬玉米,产量不多,收入很少。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还要买酒,钱根本不够用。
问他未来的打算,老刘说,孩子读完初中就不能读了,因为要开始交学费了,而且高中在县上,生活费太高。让孩子回来下地干活,多了两个劳动力,日子就会更好一点。

问他为什么不出去找点活做,现在镇上、县上的不少企业都在招工,每个月还是有1400元左右的收入。而且其他村民小组在搞易地扶贫搬迁,盖房子也需要人手,每天供两顿饭,还有四十元的工资,也还可以。老刘只是笑着说:“不想出去,懒得去。”

问他需要我们这些“亲戚”做点什么,他还是笑着说,不想麻烦你们太多,就是逢年过节多来看看,给我们点喝酒的钱就行,如果不好直接给钱,看我们的时候直接买酒过来就行。

不久之后,因为测定为滑坡隐患点和民居多为危房,这个村被确定为易地扶贫搬迁点。按照政策,每个建档立卡户都会获得一笔补助金和银行提供的分二十年还清的无息贷款,新居的选址和规划都由政府统一来做。最主要的是,新址交通便利,不久还会建一个种植基地,解决周边村民的就业问题。

但大多数村民不想搬,无论上门做多少思想工作,就是不搬。我去问老刘的意见时,他也是摇头,他说:“现在过得好好的,不想折腾了。再说,盖新房子光政府补贴那点根本不够,还要自己筹款,将来还要还银行贷款,这日子根本过不下去。”

我给他讲了好多搬过去的益处,但他就是不为所动,最后撂下话来:“让我们搬也行,除非说贷银行的钱将来不用还,还有盖房子差的那部分钱让政府帮着出,让‘亲戚’帮着出也行。”说完,就自顾自地喝起啤酒来。

后来我在电话里还是劝过他很多回,让他配合政策搬家,得到的答复都是一样的。整个小组只有两家愿意搬,但看到别人不搬,自己也就不敢当出头鸟了。村民的思想工作至今还未做通,听过挂钩的副县长以及本镇的党委书记都跑过很多次,也算骂不还口、苦口婆心,照样没有成效。

职责所在,我还在做老刘的思想工作。甚至说了些气话,告诉他不能这样过下去了。村里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包括酗酒、赌博、打架斗殴、近亲结婚等等,这些对孩子未来的生活都很不利;为了孩子着想,也该有所改变。老刘说:“我家的事你别管,我家的孩子也不用你们操心,我们过得好着呢!”之后再打电话,老刘几乎不接了,单位组织去看“亲戚”的时候,老刘也不愿意和我说话。一问其他同事,大家都有类似遭遇,也在为这事儿犯愁。

忽然就想起了韩非在《显学篇》里说的那番话(大意如此,古文翻译为白话文未必到位):如今的学者一谈起治理国家的问题。总说,给那些贫困户一些土地,以充实他们匮乏的资财。现实的情形是,和其他人条件差不多,没遇上丰年,没有额外收入的利益,但有的人凭一己之力就能做到自给自足;这不是因为勤劳,就是因为节俭。和其他人条件差不多,不存在荒年、大病、横祸、犯罪等问题,却独有他陷入贫穷;这不是因为奢侈,就是因为懒惰。奢侈而懒惰的人会贫穷,勤劳而节俭的人能致富。如今君主向富人征收财物去散给贫困户,这是夺来勤俭节约者的财物而送给奢侈懒惰的人;这样还想督促民众努力耕作,省吃俭用,就根本办不到了。

说得好透辟啊!韩非2000多年前说的话,过了2000多年还适用呢。真不知道,我们是该钦佩韩非子的先见之明,还是该反思自己周边人的“老死不长进”(不单指贫困户,包括我们这些扶贫干部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

(作者为扶贫干部)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9 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L:L

发表于 2016-11-19 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扶贫其实有时就是扶的懒人、蓬安的拆迁政策也是奖励懒人、惩罚勤快人、乱搞。:(:(

2016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11-19 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扶贫要先扶志,要改善交通条件,降低劳动强度,有些地方要兴修小水利工程,保障旱涝保收,要增加贫困农民的造血功能而不是简单输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否则扶贫就会事倍功半,贫困农民就会不思如何勤劳致富,而是如何靠政府,到最后贫困现状没改变反而拖累了政府。:handshake
发表于 2016-11-19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发表于 2016-11-19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莫求点素质成天好吃懒做屁事不做越懒越穷的人国家却要来扶他们 扶起来后又仗到国家政策为后台 到处混吃混喝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11-19 10:44
我说实在的话,共产党的低保、精准扶贫等,初衷应该是美好的但跑偏了题。为何不干脆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阳光普照,公正公平地让年满花甲的农民都能享受最低的生活保障呢(不是目前每月的几十块)?让年老体弱的老农真正有尊严而又幸福生活?
发表于 2016-11-19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低保、扶贫应偏离了共产党的初衷,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暗箱操作。与其这样,不如给全体花甲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更显制度优越、公平公正,千万不要鼓励懒汉坐享其成。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11-19 11:07
与其这样大张其鼓地褒奖懒惰和依赖,不如让年老的农民共同享受制度的优越和公正公平。

发表于 2016-11-19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扶贫当扶志无志永远是贫。

2015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11-19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如把钱扶哥哥包到富:lol

发表于 2016-11-20 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社会发展的根本就是分工产生效能,这些贫困户全都是没参与到社会分工中来。全是自己搞自己的!自己种地自己吃。

发表于 2016-11-20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觉得扶贫应该扶到点子上,让扶贫户有计划定计划,像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那样,按规定按计划完成任务。就像我的亲哥一样,我上次回家养了3到40头山羊和生猪两条,这次回去什么都卖掉了,买的耕地的拖拉机用就没用摆在屋里,就因为贪了我大哥这笔卖命钱,现在就乐不思了,心里膨胀了,这样子的扶贫户我不知道怎么说了,这些事情我本来不想说的,无论如何也是自己家人,因为不曝出来心里不安,过意不去。

发表于 2016-11-20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dizzy: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11-20 21:44
要扶贫,必须先思想扶贫!首先要重视贫困户子女的教育问题,孩子有了文化,转变了观念,长大再也不会像父辈一样苟且生存,从而斩断穷根!其次是要做好贫困户的思想工作,组织外出参观,尝一尝小康生活甜头,才能解放观念,主动脱贫!这时政府有限的扶贫资金才能点石成金,发挥应有作用。
发表于 2016-11-20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可以看出国家有些专家、官员、公务员一天都在混饭吃,过日子,欺上瞒下吧了!我看这个写文章的这个干部该下课了,不适合当国家公务人员。:lol;P
楼上人鱼,泪说得好!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你今给他们0万,100万,你们不去改变环境,教他们技能,10年~20年还可能是穷人;
一、人们真正需要的是,山区水利工程,旱涝保收。
二、人们真正需要的是村、乡、镇公路的硬化。
三、人们真正需要的是,在现新的形式下,整体规划的现代农业所需要的设备、物资、技术、学问等!
   以上三点做到了,人民才能脱贫不反贫,地方才真正脱贫!:lol:handshake:handshake
               

发表于 2016-11-21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懒惰的人怎么也扶不起来,这样的扶贫反而打压了一批勤劳人民的积极性,这个政策应该修改修改呀!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11-21 19:18
精准扶贫,人人将贫!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