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赵一曼》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火。”当演员在剧场中高歌起这首充分展现赵一曼精神的诗词时,台下的观众情不自禁地起身叫好,雷鸣般的掌声回荡在整个剧场内。10月23日,第十届“酒都风情”文艺展的开幕式后大型话剧《赵一曼》在百姓的期待中登上舞台。一段段美妙的歌舞、一个个风趣的小品、一幅幅典雅的书画都是此次文艺展给百姓们奉上的视觉佳肴。 历史文化名城-宜宾
宜宾市的文化盛宴还远不止这些,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传统文化在这里积淀,现代文明在这里新生。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宜宾文化正在迎来百花齐放的时代。
歌舞戏剧说丰年
大型民俗风情诗《长江之头》
“大江之头万浪涌,一指天际向东流。”由宜宾市酒都艺术研究院创排的大型民俗风情诗《长江之头》每每上演都会掀起一股热潮,全剧共分为五个篇章,分别为序《水自天上来》、一篇《金》、二篇《岷》、三篇《川》以及尾声《长江之头》,12个原创歌舞声乐类节目精彩纷呈,独具特色地表现了宜宾的地方文化。
2016年,宜宾市开展了 “月月有戏剧 周周有展演”系列活动,每个月都有经典戏剧与老百姓见面。《御河桥》《拉郎配》《思凡》《扈家庄》《当官难》等经典传统戏剧让老戏迷们过足了瘾。此外,市文广新局还经常选送一些适合学生观看的川剧送到校园里,让学生与文化瑰宝亲密接触。“现实中观看川剧并不无聊,反而让我觉得在校园的生活是充满乐趣的。”人民路小学学生张弘说。
以筠连腾达镇春风村的真实故事为原型的川剧《槐花几时开》
戏剧要保留优秀的传统,也要革故鼎新。以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的真实故事为原型反映新农村建设的川剧《槐花几时开》给被人“唱衰”的川剧注入了一道强心剂。虽然它的内容是属于现代的,但在在艺术呈现上,却融合了变脸、吐火等高超技巧;在语言上川剧行话里又夹杂着民间的流行语、网络语言;主演扮相上朴素无华的青衣代替了复杂纷繁的华服。这样的创新改变,符合大众的审美欣赏,演员的一颦一笑、剧情的高低起伏都让观众记忆犹新,产生共鸣。
珙县七幕方言话剧《凤凰涅槃》
以珙县上罗镇代家村脱贫致富为原型的珙县七幕方言话剧《凤凰涅槃》也同样收到了惊人的效果,这部话剧正在我市各区县的20个贫困村巡回演出,让老百姓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杂技《花语嫣然》2015年先后荣获四川省曲艺杂技木偶皮影比赛“编导奖”、第八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杂技类“金奖”。
舞蹈《蜀道·马帮》荣获2014年四川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专业组金奖。
儿童剧《红鼻子和妞妞马戏团》曾获四川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国家二级编剧刘友于说:“文艺作品不论是哪个门类都离不开家国情怀,离不开生活,离不开群众,它们必须要有本身所具备的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的确,只有饱含了对宜宾这块热土的深情,我市的文艺作品才会如此生机勃勃,才能温暖家乡人民的心窝。
展演活动走出去引进来
“三江放歌”广场文艺演出
为了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我市2016年启动了第四届“三江放歌”广场文艺演出,并保证每个月都会有一场主题广场演出与老百姓见面。如今,“三江放歌”广场文艺演出已成为宜宾市一张华丽的群众文化名片。
群众们对各项文艺活动的喜爱是不言而喻的,而文艺活动能否长久地持续下去、能否继续扩大影响力是最终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个时候,“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策略尤为重要。
首先是走出去。10月15日,宜宾组织了酒都艺术研究院、市博物院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演艺产品博览交易会。我们用影像展示了大型音舞诗《长江之头》等原创优秀大型剧目及市愽物院“宜宝”系列文创产品,还现场表演了宜宾的特色折子戏,吸引了外地众多参观者驻足观看,不少参展商还前来洽谈合作。
然后是引进来。10月16日,国家京剧院《名剧名段演唱会》在南溪区文体中心成功举办,这是宜宾市首次引进文化部“大地情深”文化志愿服务走基层经典剧目。“我看了多年的戏剧,这回终于看到了我们国家最高端的传统经典剧目。”南溪夕阳红艺术团的一名成员感叹地说。
据酒都艺术研究院院长黄淑军介绍,宜宾市在办文化展演中会不断与外来的文化团队展开交流合作,引进优秀的剧种,同时也会主动走向更辽阔的省级、国家级展演平台,展现宜宾文化的风采。
传统文化逢春发新枝
2016年新春之际市政协主办了名为“迎春泼彩”的书画摄影展。此次摄影展览共收集到作品265件,其中书画作品90件,摄影作品52件。我市书法名家齐聚一堂,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寄托了他们对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热爱。而每一届作为川南文化展示交流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翰墨绣川南”书画活动都在传统艺术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9月底,“法治文化·法治宜宾”书法摄影作品展在市图书馆举行,50余名书法家现场挥毫泼墨,书写法治名言警句,共同完成了百米书法长卷。120幅精美的书法作品、37幅摄影作品展示了宜宾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分风貌。“艺术家应担负起社会责任。”宜宾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黄泽江先生强调,宜宾书法应该代代相承,让有灵魂、有厚度的书法作品书写出宜宾文化的辉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发展的源头和基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后的传统文化要与现代文明相适宜,整个文化的大树才能枝繁叶茂,百花齐放。
来源:宜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