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博会” 前夕探古镇—图说恩阳8 孩提时代心中的恩阳河是那样的神秘,最直接的是冬天从恩阳水路船运上来的甘桔和甘蔗这些水果。在那物资馈乏的年代,这无疑极具诱惑力。加上街上老人们闲聊时常会摆起恩阳河的故事,而川剧中《蒲道官斩巴蛇》的故事更是铭记脑海,恩阳河令人向往。 三年前我终于见到传说中的恩阳河,还爬了“义阳山”,有兴奋也有失落,到自博会这次去已是第三次了。尽管再也看不到恩阳河商贾林立,百船云集的繁华场景,但走在青石铺就错落的条条街巷里还是有种历史的沧桑和厚重感。别小看一个个古朴的小门洞,一旦你走进去往往会发现别有洞天,它们通常是二进或三进院落,每个院落里的小天井充分保障了采光和排水和凉晒,同时还是一个精致的小花园,当时在这里生活想必是十分惬意。 这里的房子通常二层,临河的房子有的加上吊脚楼有三层之高,街面上的房子楼上大多有晒楼悬在临街的屋檐下,有人说这是绣楼,我想不尽是这样,但当年楼上楼下双目对视瞬间放电而成就美好姻缘的有情人一定大有人在。 千年古镇其实也有断代(我看至少建筑物)—明末的“人祸”造成,这是我向当地长寿老人们求证过的。恩阳河的再次繁华是从胡广填川后的几十年后开始的。这里是川北物资水上集运中心,清中后期也有一些徽商通过长江水道最终到达恩阳河,如最近刚修膳的大栈房就有徽派建筑风格,万寿宫,禹王宫也不同于川北其它类似古建筑风格,最明显的是这里的宫殿有封火墙。
解放前恩阳河做为川北水上物资集运中心,必然是兵家必争之地,红军在这里成立了恩阳县,古镇上今天还保存着大量的红军遗迹,最直接的就是街面石头上的红军石刻标语。 解放后一条条公路的修通,逐渐取代了水路,到七八十年代上游大量水坝的建成已无法通航,下游到什么时候航运结束的我不知道,估计可能要晚一些时间。
如今站在空荡荡的恩阳河的河边,有一种莫名的遗憾和失落,做为远近闻名的水码头恩阳河没有几条船无疑是个极大的讽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