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563|评论: 2

[草根播报] 王嘉艺:全面从严治党需铲除“马屁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3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面从严治党需铲除“马屁文化”http://image.club.china.com/data/templets/default/images/iconOrigin.gif
1477162224348.JPG
文/王嘉艺


9月14日,江苏省纪委通报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其中之一是,涟水县政协主席贾振旗违规收受节礼和操办其父80岁寿宴等问题。贾振旗利用职务便利,多次收受管理服务对象在春节、中秋节期间赠送的购物卡、提货券等合计价值人民币4.3万元。并不顾县纪委的提醒,大操大办其父80岁寿宴,收取管理服务对象的礼金,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贾振旗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被免去涟水县政协主席职务。
其实,贾振旗担任政协主席的时间并不长,2015年2月当选为政协涟水县第九届委员会主席,之前为涟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到2016年2月17日,政协涟水县第九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又选举季军为政协主席。这说明,贾振旗产生问题,早在当宣传部长时就打下了基础,甚至更早。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当过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的干部,又当上了县政协主席,却没有把持好自己,终被处分。会否能想起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不为外人所知。但是,从目前的透明度来看,单就个人方面而言,主要还是太骄傲了,听惯了溜须拍马,而听不进逆耳诤言。比如,网上至今还有一首赞美他的诗《赠宣传部贾振旗部长》,对他歌功颂德的就很肉麻。诗文唱道,“平易近人风范标,为民办事喜眉梢。金钱厚利浮云过,富贵荣华眼底消。领导有方孚众望,征程留印载情潮。胸怀大志宏图远,一路旋歌四海飘。”

1477162242299.JPG

在此,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诗的质量好坏,都不重要,关键是主人公贾振旗如果也看过这诗的话,当时作为宣传部长怎么想。而现在的官场,尤其县级官场,能写诗的人不多,其他不用写诗,光用嘴对领导歌功颂德,溜须拍马的人,更多。听溜须拍马多了,也就容易陶醉,必然滑坡。
相反,如果身边有魏征那样的干部,爱啰嗦,总给自己提意见和批评,就不容易滑坡。但,到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上边的处分已经下来了,政协主席也早免了。所以,这就只能给后来者和其他干部们提供前车之鉴了,一定要把持住自己,知道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赶上全面从严治党时代,得低调。
涟水县现在的县委书记,换成女的了,王向红。据《涟水日报》报道,8月17日下午,王向红到县纪检监察部门调研指导工作,要求县纪检监察部门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始终挺纪于前、严守底线,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我县纪检监察工作取得新的成绩。由于王向红到涟水县比较晚,当时也不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主体责任人”,所以不该对贾振旗的问题担责。
不过,“马屁文化”坑人,而涟水县又很盛行这种文化,使人不知不觉地,不由自主地走上自我陶醉,王向红却不可不管,并且自己也得注意,不能也被赞美得飘飘然。无论从“新官上任三把火”角度还是今后“主体责任人”角度,都该铲除这种歌功颂德的“马屁文化”。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6-10-23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谈马屁文化 :中国的马屁文化源远流长

从古到今,从耳闻到目睹,关于马屁的故事实在太多,纵我穷纸尽墨恐怕也写不完,无奈只得从“最”的角度来进行以下梳理。

最高级别的拍马屁者要算后晋高祖石敬瑭。他为取得契丹的支持和庇护,把比自己小十岁的契丹国主耶律德光称作“父皇帝”,自称“儿皇帝”,就自愿把皇帝当得这么屈辱的这一点来说,他也称得上“千古一帝”了。

最能“急中生智”的拍马屁者要算南宋时临安的赵知府。南宋宁宗时的一个韩姓权贵在临安郊外修了一处别墅,一次他带领众官僚在其中游玩,当他一边赞叹别墅优美的田园风光,又一边遗憾缺少点鸡犬之声的点缀时,赵知府赶紧“汪汪汪”的做三声狗叫,及时补了韩的遗憾,引得韩哈哈大笑、满心欢喜。

最“体谅”拍马屁的下属“难处”的莫过于明朝奸相严嵩。他操办生日时,拍马屁的官员送礼时附有礼单,严嵩也不客气,总会“照单全收”(这就是“照单全收”这一词语的来历),丝毫也不会让拍马屁的失望和尴尬。

最“感人”的拍马屁者要算是范某、张某、薛某这三个乡镇的“一把手”。河南省卢氏县原县委书记杜保乾的继父去世,这三个乡镇“一把手”到杜的家乡奔丧,自备孝衣孝帽,一到灵堂就放声痛哭,大喊亲爹,其悲痛之状超过死者的大部分亲属。

最“精明”的拍马屁者要算我一个朋友单位的老潘。单位头头身体不太好,时不时生病。每次头头生病,老潘总是跑前跑后,日夜服侍,惹得他的老婆都”吃醋”。有一次头头生病住院,老潘却没有动静,老婆很奇怪的问他原因,他解释说:这次头头得的是绝症。

这是我耳闻的对拍马屁者最精当的描述:谄媚者拍马屁的过程如同他们吃烤红薯的过程——对刚从灶膛里拿出的烤红薯,他们要先“拍”(拍去灶灰),然后慢慢的“吹”,等红薯不烫了,再用双手“捧”起,最后才敢用嘴轻轻的“舔”。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当我们嘲笑拍马屁者卑躬屈膝、奴颜媚骨的时候,拍马屁者也在嘲笑我们花岗岩脑袋不开窍,谁见拍马屁者吃过多大的亏呢?

拍马者“拍”的不是人,“拍”的是人背后的权力。他们窥伺的是权力背后的利益,他们付出的颜面、钱财,是用来想通过权力的途径来实现增值的成本,他们实际上是权力的粉丝。有的被拍的掌权者让他们拍的舒舒服服,和他们心有灵犀,就运用手中的权利来犒劳他们,如上文中的做狗叫的赵知府就得到了韩姓权贵的不少关照,那三个做“义务孝子”的三个“一把手”,后来都得到了杜保乾的提拔(不过杜保乾落马后,他们也分别得到了处理)。

于是拍马者和被拍者都满心欢喜,各得其所。受损失的,是在权利正当运用的情况下应该惠及的其他公众。所以大多数人们对拍马屁者嗤之以鼻,其中不乏坚守自己人格的人们,虽然他们在自己不得已的情况下偶尔也拍过马屁(有的为生计等原因),但他们为自己的行为自责——或者这种珍稀的耻感正是我们希望之所在吧。



2015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10-23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屁文化害人,圈子文化祸政!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