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16|评论: 7

金闪闪银闪闪周子古镇吴馓馓~~~~~~~~~~~~~~~~~~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09-8-14 21:10 | |阅读模式

            金闪闪银闪闪周子古镇吴馓馓

 

 

 

 

 

           锦绣嘉陵三百里画圣于此当风舞

           周子古镇逾千年美食醉忆吴馓馓

 

 

              2009年8月14日撰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9-8-14 23:28 |
y有莫锅盔好吃呢

发表于 2009-8-14 23:51 |
他当然是发惨了哦

发表于 2009-8-14 23:53 |
比麻花好吃

[ 此帖子通过 “麻辣社区 - Wap” 发表 ]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8-14 22:06 |
QUOTE:
以下是引用重庆人在南充在2009-8-14 21:22:00的发言:

老邓你好,你会妙笔生花,请你歌颂一下我们尊敬的唐一科院长吧/他确实是个难得的好人。。。。

关键是我不认识您说这个大好人,如果认识的话,我一定为他用心写一篇数千字的小传来记录这位蓬安俊杰。

 欢迎你提供唐院长的资料,谢谢。好人一生平安。

 善良自有好报!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8-14 21:17 |
      神奇的蓬安吴馓子   文 / 邓四平
 
   “金馓子,银馓子,蓬安有个吴馓子!”在千年古县司马相如故里蓬安周子古镇下河街,有一道闻名遐迩的特色小吃——吴馓子,她也是千年相如古县一道最具传奇色彩和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靓丽风景。
“点心香,月饼美,回回的馓子甜又脆。”馓子本是回族群众的传统食品之一。古称“环饼”、“寒具”。据史书记载始于北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馓子的制作采用的原料为红糖、蜂蜜、花椒、红葱皮等原料和适量的鸡蛋、清油和面,然后反复揉压,搓成粗条,捻成面团,搓成粗细匀称、盘连有序的圆条,构成环状物,放入油锅炸至棕黄即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曾写诗赞美馓子的作法:“歼车接成正教导,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剪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成碧金。”明朝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炸馓子:“以糯粉和面,入少盐,索索扭捻成钏之形,油煎食之。”
馓子的制作,原本源于宁夏回族,香脆甜酥,金黄亮润,轻巧美观,1985年,阿拉伯国家友好人士访问宁夏在回族家中做客,盛赞宁夏馓子酥脆。1982年,西北五省烹饪比赛表演,宁夏馓子誉满西安。
而蓬安下河街的吴馓子,则更是有着源远流长的传奇色彩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相传,唐朝开元年间,嘉陵江沿岸洪水肆虐,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伤亡惨重,嘉陵江中一恶龙乘机兴风作乱,百姓为保平安,便虔诚设坛以鲜蔬瓜果祭祀,但江中恶龙贪得无厌,须以谷雨之日以童男童女祭之,自此,蓬州城内,但凡有幼儿人家,日日惶恐,夜夜啼哭,哀声恸天。
一日,画圣吴道子奉旨画嘉陵江风光图卷游历至蓬州城,惊悉恶龙危害蓬州百姓之事,画圣毅然斋戒三日,沐浴更衣,酣饮烈酒数坛,临江而立,吴带当风,取浩淼嘉陵江山水之精气,以天为纸,以地为砚,挥墨为线,弯弧挺刀,植柱为梁,运笔如飞,泼墨如网,困恶龙于浅滩并缚之。从此,蓬州城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事罢,画圣于龙角山画江楼观千里嘉陵江,将蜀中山川形胜尽藏于胸,飘然而去,后为玄宗皇帝即兴而作《锦绣嘉陵三百里风光图卷》,名动天下。
从此以后,蓬州百姓感念画圣救民于水火之恩德,便以糯米和面,加进清油、鸡蛋,反复揉压,索索扭捻成环状,仿造画圣困恶龙之形状,入油锅炸至金黄,定型捞出再食,居然格外香脆酥软,一为示威于恶龙,二为纪念画圣拯救蓬州百姓之恩德,从此,世人皆称此物为“吴馓子”。
当然,这只是神奇而美丽的传说故事,其真实性如今已无从可考。但画圣吴道子于千年相如古县龙角山画江楼观江作《锦绣嘉陵三百里风光图卷》倒是不可置疑的真实历史。神奇而美丽的传说故事更增加了人们对风味独特、闻名遐迩的吴馓子的无限喜爱和青睐程度。
蓬安下河街的吴馓子,距今已经历数代传承。如今吴馓子的传人叫做吴继华,其爷爷吴安全从承接两只大船起开始经营,上至甘肃壁口,下至重庆朝天门,沿途做馓子、麻花生意,兴盛至极。1933年10月吴继华的父亲吴吉松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革命胜利后,吴吉松复员回到了故乡蓬安,在蓬安县航运公司工作直至退休。后来,年幼的吴继华随二爸吴志友展转到陕西继续做麻花、馓子生意,直到前不久听说家乡蓬安创建嘉陵第一桑梓国家4A级旅游区的消息时,吴继华才叶落归根,又回到家乡开始了吴氏祖传三代的“吴馓子”的发扬和广大。
如今下河街的“吴馓子”,既继承了祖传传统手工精工技艺,同时也做到了传承创新,更因蓬安山水的钟灵毓秀和得天独厚,吴继华在采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做工更为考究,采用精细面粉、水砂糖、黑芝麻、核桃仁等为原料,并取当地嘉陵江畔独有的原生态神龙泉水调制,做出的馓子,香甜酥脆,入口化渣,回味无穷。
如今,在千年相如古县蓬安周子古镇游人如织的下河街,观看德艺双馨的吴馓子现场表演制作馓子的精彩场景更是古镇的一大盛景。
只见青青的石板街沿前,老远便可望见古色古香的吴馓子店铺,当街摆上一张又宽又长的案板,案旁置一竹篾泥糊半人高的篾灶,灶上架一口两耳的铁锅,灶下零星堆满劈细的干柴。生火,洗锅,烧辣之后,便倒进大半锅绿莹莹的菜油,让火贪婪地舔着锅底熬。
吴师傅头戴白帽,穿着干净整洁,于宽大的案板前端正肃穆地站立,神情自若,只见那案板上头天夜里便已揉制好的面团金黄光亮,蓬松酥软,仿佛鸡蛋清一般嫩滑。接着吴师傅便将大大的面团变魔术似的搓成一根长蛇般粗细的面条,反复揉搓,然后又继续拉长。接下来,便一手提起面条,一手迅速拉扯,那面条中神龙喷水似的飞速吐出,案板上便重重叠叠堆满了面绳,但那面绳却又并不粘腻一起。吴师傅又将案板上的面绳两头捏住,摇动手腕,甩跳绳似的甩动,然后迅速地右手朝上,左手在下,将面绳绕圆,一环又一环地对折,在案板上搓上一搓,又提起面绳,再对折,最后将面绳成一个椭圆的圆盘,就这样一把馓子就制作好了。
与此同时,柴灶里的菜油也已熬得翻天覆地香气扑鼻了,吴师傅便起身往油锅里一把一把地丢馓子,那馓子在油锅里,上下翻腾,“嘶嘶”地吐着气泡,最后几经沉浮之后,就漂浮在油面了,吴师傅便手执一双长长的竹筷将那炸好的馓子夹出油锅,顺手熟练地丢进案板上一个大大的竹筲箕里,那炸好的馓子比起案板上没炸的馓子,体积大了一倍,颜色变得金黄,极像一朵秋日怒放的菊,很是诱人和神奇。旁边看热闹的人不住地“啧啧”称好,早已忍耐不住,纷纷抢购,往往是一边炸,一边卖,筲箕里的馓子便已被排成长龙的人们一抢而空了。
如今,随着千年相如古县“嘉陵第一桑梓”国家4A级旅游区的开发,每天到旅游区里来旅游的人们络绎不绝,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们都喜买上一两斤现炸的馓子回去品尝,现炸现卖的馓子每斤也才几块钱,并不昂贵,薄利多销,吴师傅高兴地说他家的馓子店每天仅卖馓子的收入就在千多块钱左右,改革开放的政策如此之好,老百姓的日子怎能不富裕呢……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09-8-14 21:22 |

老邓你好,你会妙笔生花,请你歌颂一下我们尊敬的唐一科院长吧/他确实是个难得的好人。。。。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01:28 |
神奇的蓬安 天地自然之图上的风水太玄城  

巨型睡佛江边卧,神奇太极绕城走。

 

山水一品成奇观,钟灵毓秀是蓬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