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2500|评论: 105

面对闹市惨剧 你会是冷血围观者之一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2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几天成都出现好几起伤人事故。昨日,又曝出成都一名年轻女子当街遭追打近10分钟并当场昏迷不醒,直到今天早上新闻称:该女子已经正式死亡。案发地点既在闹市地带,为何该男子敢明目张胆的殴打一个柔弱女子?这是否是向我们文明城市标志公开叫板?

  受害人在被殴打的20分钟时间里,一个个行人成了麻木的看客,只顾围观,甚至是凑热闹,却无人过问,无人劝说,无人阻止,无人施救,无人报警,个个成了冷血动物,正义何在?令人心寒。

  这真的是成都吗?这是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天府之国的水土,就养出来了这么残忍无情的一群人?这事件,让整个成都,整个四川蒙羞。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成都人,我也感到很难过。有人说,这是全中国的问题,不只是成都人的问题。骂成都人冷血无情的你,遇到这样的情况敢上去制止吗?


  -----------------------

  附新闻:

  导读:经过24小时的抢救,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医生确认被打的“准新娘”车娅婷死亡,亲人和网友悲痛的同时,也都在反思:为什么当时那么多人,就没有人及时进行救助呢?

  10日下午2时许,一环路西三段抚琴西路路口,一名年轻女孩被一名骑电动车的男子殴打后当场昏迷。中医附院的救护车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到现场急救,女孩被送进医院时医生宣布脑死亡。昨(11)日下午2点50分许,尽管经过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但年仅27岁的女大学生村官车娅婷还是走了。她的亲人、同学、同事和朋友,在ICU病房前的楼道内,抹着眼泪眼睁睁看着这个年轻生命在眼前消失。人们在惋惜这个听话、懂事、善良的女大学生村官的同时,期盼着早日将凶手绳之以法。

  一个柔弱的年轻女大学生村官,到底招惹了谁?打人者到底是何许人,对一个弱小女孩竟能下如此毒手?

  车娅婷的家属悲痛万分,准备在其出殡时,为她穿上洁白的婚纱,满足她生前的最大愿望:做一个真正的幸福新娘。

  监护室外母亲哭昏几次

  昨日上午11时半,记者来到中医附院第三住院部的ICU重症监护室外,监护室的门紧闭着。门口摆放着亲友送来的鲜花,而车娅婷还在里面进行抢救,生死未卜。

  楼道口站满了车娅婷的亲友,他们面色凝重,对于她的伤情只以微弱的声音回一句:“已确定脑死亡,其他还不清楚。”在监护室旁边的房间里,车娅婷的妈妈苏女士非常虚弱地倚在椅子上,两眼通红,一言不发,止不住地流眼泪。才过一夜,这个本就瘦小的妈妈看起来更加单薄。“从昨天晚上到现在,她什么东西都没有吃过,连水都几乎不喝。”在旁看护着苏女士的亲友说,“她哭昏几次了。”

  电梯口父亲拉住车子不忍分离

  下午3时许,记者再次来到医院时,迎面碰上嚎啕大哭的苏女士,她在两个亲友的搀扶下从住院部大楼内走出来。旁边一个朋友流着眼泪说:“她走了。”来到监护室门前,一路上全是伤心流泪的亲友,他们在等着轮流进去见她一面。下午3时15分,记者进入到监护室内,见到了车娅婷的遗体,护士正在给她擦洗。

  车娅婷静静躺在床上,面容似乎还带着一丝哀怨。可以看到,她姣好的面容已经肿得不成样子,颈部、肩部以及部分暴露在外面的手部同样肿得非常厉害,上面布满清晰可见的乌黑瘀伤。一个27岁的女子,就这样离开人间。

  十多分钟后,监护室大门打开,车娅婷的遗体被装进蓝色的袋子里放上推车,从室内缓缓推出来。所有的人都自发站到过道两边,伴随着许多抽泣的声音,亲人们低下头为她默哀。推车缓缓前行,人们紧紧跟在后面目送她离开。

  来到电梯口时,车娅婷的爸爸突然拉住车子,他不想让女儿就这样离开。亲友劝住了情绪激动的车先生,搀扶着他走下楼去。而车娅婷的妈妈,亲友们怕她见到这一幕支撑不住,一直让她在住院部大厅里休息。

  据了解,车娅婷的遗体已经被送往川大华西医院进行法检。

  下午4时,记者在中医附院住院部大厅看到了哭泣不已的车娅婷的妈妈,亲友一直在旁劝慰她,要她保重身体。稍微平静一些之后,苏女士开始和亲友谈起后事的处理,他们打算今晚就设灵堂。“要让她的遗体穿上婚纱,至少能在最后给她办一场婚礼。”苏女士哀伤地说。

  
单选投票

距结束还有: 4165 天6 小时4 分钟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0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9-8-12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脸红!!!!!!!!!

发表于 2009-8-12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中央电视台有个节目访问了公安部的一领导,问了这方面的问题.

当时这位领导说:权衡敌我之间的力量悬殊,然后再做决定.

 

我就不明白,周围这么多人为什么还怕一两个匪徒.

 

后来才发现,是我们自己明哲保身造成的.

 

希望大家以后不要看热闹了,如果你肌肉比较发达,就冲上去.

如果你体格较小,你就拿出你的电话,打个110.

如果你能说会道,就发动群众.我相信JC不会说你是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

发表于 2009-8-12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大家以后不要看热闹了,如果你肌肉比较发达,就冲上去.

如果你体格较小,你就拿出你的电话,打个110.

如果你能说会道,就发动群众.我相信JC不会说你是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

发表于 2009-8-12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可以冲上去,可以受伤,如果伤残了!可能政府不会拿钱给你医的,你就要讨口一辈子吧。

发表于 2009-8-12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发表于 2009-8-12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电脑修理工在2009-8-12 10:17:00的发言:

我记得中央电视台有个节目访问了公安部的一领导,问了这方面的问题.

当时这位领导说:权衡敌我之间的力量悬殊,然后再做决定.

 

我就不明白,周围这么多人为什么还怕一两个匪徒.

 

后来才发现,是我们自己明哲保身造成的.

 

希望大家以后不要看热闹了,如果你肌肉比较发达,就冲上去.

如果你体格较小,你就拿出你的电话,打个110.

如果你能说会道,就发动群众.我相信JC不会说你是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

对头!

发表于 2009-8-12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对手无寸铁的歹徒完全可以随便拿个铁坨坨冲上去

发表于 2009-8-12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将恶徒绳之于法

 

 

 

 

 

 

 


我是终极牧师生于斗罗大陆爱好仕途风流呵呵,我喜欢凡人修仙传想去长生界铁血大明天王

发表于 2009-8-12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情冷漠呀!

发表于 2009-8-12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脸红了

发表于 2009-8-12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个投票就像人是先天觉悟一样,过了来选择,说明不到啥子,事实上人有好多时候人是本能的冲动出面制止,没有想到功利。不过呢在没有保障的前提下,也不要怪现在的人冷漠。[em25]

发表于 2009-8-12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发人送黑发人,多么残酷的现实啊!!!节哀吧!!!

发表于 2009-8-12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仅仅怕出事就不理睬,,是不是太没有人情味了呢??我们不说要帮谁,至少要制止恶态的发生吧?做人不能那么自私的...看来我们的国民教育一定要重视---传统素质教育...

发表于 2009-8-12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明真相的群众还是围观好了,或者帮忙报警。不晓得事情的来龙去脉就上去帮忙,随便整伤整死哪一方都不是件好事。

发表于 2009-8-12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的小伙子们,你们感到羞耻吗????

[em57]

发表于 2009-8-12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责任分散效应

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
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 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
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
。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 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
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

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 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
,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
。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
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 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
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
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
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
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
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 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
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如何
打破这种局面,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发表于 2009-8-12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电脑修理工在2009-8-12 10:17:00的发言:

我记得中央电视台有个节目访问了公安部的一领导,问了这方面的问题.

当时这位领导说:权衡敌我之间的力量悬殊,然后再做决定.

 

我就不明白,周围这么多人为什么还怕一两个匪徒.

 

后来才发现,是我们自己明哲保身造成的.

 

希望大家以后不要看热闹了,如果你肌肉比较发达,就冲上去.

如果你体格较小,你就拿出你的电话,打个110.

如果你能说会道,就发动群众.我相信JC不会说你是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

是啊,我都不知道现在的人都是怎么以?面对暴行大家无动与衷都不觉得脸红吗?

发表于 2009-8-12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报警

发表于 2009-8-12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吧,打吧。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