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 缅儿时记忆 知今日之责 时间如水,仿佛转眼间, 春去了秋又来,一年的工夫就这样渐行渐远。我下班回家,看到大街小巷、店铺商场里,不知什么时候早已摆放着花团锦簇、琳琅满目的月饼,弥漫着一股浓浓的中秋味。我才猛然记起,又是一年中秋了。我放慢脚步,循眼望去,有尝试着购买多种月饼的冲动,水果的、蔬菜的、豆沙的、五仁的;袋装的、散装的、盒装的;红的、黄的、绿的、紫的……不知怎么的,就是没有儿时那种月饼的滋味。 关于中秋节的记忆,儿时只是记得那硬邦邦的月饼。那个时候,物质匮乏,月饼也很少见,只是到每年的中秋节,姑姑来给爷爷送“十五”会去街上赶集买上两包用纸包装的小月饼,印象最深的就是月饼包装上面的那张红纸,红红的油腻腻的,用细线缠在月饼包装上,可能是为了营造节日的气氛吧。 姑姑走后,爷爷就打开月饼包装,把月饼分给我和哥哥、妹妹吃。那时候的月饼不知道用什么做的,硬邦邦的,咬都咬不动,里面也只是普通的红糖还有一些红红绿绿的丝丝,不知道是什么。但是,我们三姊妹还是吃的美滋滋的,还依偎在爷爷的身旁听他讲“嫦娥奔月”和“吴刚伐桂”的故事。那时候,小孩多的人家,常常因为月饼不够分而引起“战争”。 后来,我们几姊妹相继长大外出读书。再也听不到爷爷讲故事,吃不到姑姑送的硬邦邦月饼,更看不到家乡那轮明月了。父亲在老家经营着一个小摊点赚点学杂费供我们读书,母亲一个人在老家务农,早出晚归,时不时还进城给我们几姊妹捎点吃的和用的。那时候,他们真的很辛苦,可是他们却没有半句怨言。 那时候,每当中秋节,父亲不做生意都要在家做几个菜,晚上和母亲喝上几杯廉价酒,我们几姊妹也举杯把盏陪在一旁,只不过我们喝的是白开水,一家人倒也其乐融融。经过我们一家人几年奋斗,我们家的生活条件稍微有了改善。哥哥大学毕业在县城找到工作,有了固定的收入,妹妹中专毕业后在成都一家公司上班,而我也顺利进入大学。每到中秋,我们吃过团圆饭,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赏月,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们一家人都感到无比的幸福。 再后来, 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举家搬进了县城居住,哥哥娶了漂亮的嫂子,我也在县城一所不错的小学任教,只是妹妹离我们远点,在成都成家了。可是,爷爷却因病去世了,姑姑也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多年未归。生活条件好了,再到中秋节时,吃的是松软可口的月饼,看着桌子上的各种口味的精致月饼,却再也找不回当年吃月饼的感觉了。过节会做一桌子大鱼大肉,喝的是美酒饮料,却感觉不如当年粗茶淡饭美味。姑姑外出多年未归,吃不到她送的硬邦邦的但却有滋有味的月饼了;爷爷走了,再也听不到“嫦娥奔月”和“吴刚伐桂”的故事了。有的只是无尽的惆怅。每到过年过节,我总是感到无比的失落与孤单,浑浑噩噩,感觉和平常没什么不同,吃饭睡觉,什么中秋春节,还不是一样过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看着两鬓霜白的双亲,往事历历在目,回想以前我们几姊妹读书的情景,不禁泪眼朦胧。看着桌上香甜可口的月饼,我陷入了无尽的回忆。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眼前人,尽孝要趁早,不要让爱成为等待。 如今,又到中秋节了,我提前到超市去买了各式各样的月饼打算给父亲母亲送节。三岁的女儿恬恬看见后,嚷着:“妈妈,我要吃,我要吃”,我连忙剥开一个精致的小月饼掰一小块放进她嘴里,“妈妈,妈妈,月饼好甜呀!外婆外爷肯定喜欢吃”,女儿一边嚼着月饼一边眯着眼睛笑说道。是呀!生活越来越好了,越来越甜了,只要我们几姊妹过得的幸福,就是父母最大的心愿。所以,我要让自己快乐起来,笑着去面对生活,才能挑起我肩上的责任。因为我也是一个母亲,也要像当年我的父母一样担负起照顾家小的责任。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让我们共赏一轮明月,缅怀逝去的亲人,珍惜眼前健在的亲朋好友,共同祝愿每一个人中秋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