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160|评论: 0

[眉山新闻] 仁寿汪洋抬工号子,本周六央视《醉美乡音》献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8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类最初的歌唱,是随着劳动节奏而发出的声响。
如果是这样,那么号子应该算是人类最初的歌唱吧,号子就是一种伴随着劳动而歌唱的中国民歌,音乐形象粗犷豪迈、坚实有力,是某些体力劳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是听上去就有点高冷范儿?
      但仁寿的非遗却代表着一种淳朴的生活方式,一种仁寿汉子最有力的呐喊,它,就是抬工号子!
QQ截图20160612120146.png
     仁寿属丘陵地带,因为以前没有大道,人们只能通过山间小道交通往来。当地人也没有用牲口驮运货物的习惯,重物都靠肩挑背磨,人工搬运。遇上重物难移,就产生多人合作,靠肩抬,形成抬工队伍。“前辈古人把话讲,修建长城秦始皇,当数元老张抬匠,带出徒弟干这行。”从这首传唱已久的抬工号子来看,抬工的历史像是有两千多年了。
    抬工,仁寿人称抬匠。号子,仁寿人称哨子。抬工“以歌辅工”,在抬石头、木头等重物,或是在造房架桥、婚丧嫁娶出力时,用喊号子的方式,统一步伐,分散负重之苦,极具地域特色。
QQ截图20160612115934.png
在宽仅仅0.4米的路板上表演过直角弯
QQ截图20160612115734.png
汪洋镇被称为“抬工号子之乡”,抬工号子句式整齐,音韵协调,铿锵上口,诙谐幽默,寓意深刻,是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石工号子
“嗨——嗨嗨哟——哟嗬嗨,嗨——哟嗬——咦呀哟嗬……”
这高亢中放纵悠扬,粗犷里浸透柔情,随意间暗合节奏的石工号子,不知始于何时,却在还没有机械化的年代,成了抬石工们精神支撑。
6 石工号子.jpg
7 石工号子1.jpg
在打石完成后,这些抬工们需要把这些一块约重1500斤的山石搬出,一路上,他们唱着号子,鼓舞士气,在一路的崎岖中,抬着巨石走出山路。
8 抬石头.jpg
“石怕唠”这句常挂在抬工嘴边的俗语,以举重若轻的语气道出了抬工们唱着号子完成石头开采,抑或石头搬运后的得意与自信,传达出以苦为乐的精神。亲耳听到过号子的人,都能体会,它每个声音的细部里面蕴藏的,让人温暖和向上的力量。
这些质朴的号子,每一首都是抬工们真实生活与炽烈情感的再现。抬工们的爱,连同他们的悲欢离合,在抬工号子中演绎得坦坦荡荡,也展现了仁寿人野性直白的性格。
早在6月份,央视《醉美乡音》节目组就来仁寿县汪洋镇拍摄了这些劳动中动人心魄的呐喊声,本周六即将在CCTV IP 大众生活频道播出,网络平台华数TV也是可以观看的哦~
竹麻号子
位于成都市西南的平乐古镇(古称‘平落’),素有“一平二固三夹关”的美誉,这里除了独具魅力的古镇风情,还有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底蕴,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平落的纸文化及其衍生品竹麻号子。
1 平乐古镇.jpg
平乐古镇剪影
  平乐古镇剪影
平落手工造纸要经过选竹麻、打竹麻、抄纸、晒纸等工序,其中打竹麻最关键也最艰苦,为调剂枯燥繁重的劳动生活,祖祖辈辈的竹麻工人唱起了属于自己的劳动号子——竹麻号子。
                                     2.jpg   
                  3.jpg
竹麻号子唱腔原始、质朴、粗放、高亢,是川西地区民间少数原汁原味演唱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浓郁的川西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自贡盐博物馆:盐工号子
众所周知,自贡市盛产井盐著称,有“千年盐都”之称。自贡盐博物馆,以生动形象的手法,展现了两千多年来以自贡为中心的井盐业在钻井、采卤、天然气开采和制盐等方面的恢宏画卷,真实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在人类钻井技术上的杰出贡献、卓越成就和伟大创造力。
9自贡博物馆.jpg
缓缓流淌的釜溪河里曾经拥挤的歪脖子盐船千帆竞发的场景,是自贡盐业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幕,那个时代也是盐工号子大量孕育的时代。
    千百年来,辛苦劳作的自贡盐工,在制盐运盐的艰辛劳作中,传唱着粗犷高亢的盐工号子,成就了盐业劳动中的独特风景。今天,盐场的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盐工号子在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之后,成为千古绝唱,渐渐没落。
11.jpg
10.jpg
   
号子将劳动的热情和歌唱的情绪完美地统一起来,唱词所反映的内容主要包括当地的民风民俗和民间文艺,随着时代的变化,有的号子,内容随之更新,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而有的在机械化发达的今天,随着时代变迁,慢慢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
如果你热爱劳动,
如果你热爱音乐,
如果你热爱传统文化,
820日,20:15-21:00
CCTV IP 大众生活频道,
《醉美乡音》与你不见不散!
带你感受劳动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