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55|评论: 1

[热点事件] 成都到德阳有望开跑磁悬浮列车 样车明年下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5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82620ffwowxnbhh9x9bjw.jpg
成都到德阳有望开跑磁悬浮 样车明年下线 制图/高翔

不久的将来,成都市民出行不仅能乘坐地铁、高铁,还将感受到磁悬浮列车等轨道交通带来的便利。

8月4日,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成都市金牛区环交大智慧城正式揭牌。华西都市报记者获悉,成都即将打造的首条磁悬浮列车试验线已确定运行路线,为成都到德阳。同时,由西南交通大学自主研制的第二代中低速磁悬浮工程化列车也将于2017年6月正式下线。

第二代中低速磁悬浮工程化

样车明年下线

今年5月6日,我国首条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商业运营示范线——长沙磁悬浮工程启动载客试运营。长沙中低速磁悬浮线路在建设过程中,核心部件如磁悬浮控制器等技术,使用了西南交通大学等国内相关领域顶尖院校的产品。

长沙磁悬浮工程的启动,标志着成都第二代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已经显现出巨大的市场前景和竞争力。“最近几年我们在中低速磁浮列车上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会上,西南交通大学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西南交大的第二代中低速磁悬浮工程化样车正在加紧研制,预计将于2017年6月下线。

“从未来的定位角度来讲,我们希望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和国家轨道交通科技创新中心能落户成都。”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加速轨道交通成果就地转化,建设更多示范线,如第二代磁浮列车、真空管道轨道交通、高温超导磁浮列车、现代有轨电车等,真正把成都打造成全球的轨道交通研发高地和产业集群重地。

成都首条磁悬浮试验线

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

此前,西南交大曾透露,将与成都合作,建设一条或数条新型城市轨道交通重大工程的示范线路,首先选定的就是中低速磁悬浮系统。而在昨日的会上,相关人士透露,成都首条中低速磁悬浮试验线的运行线路已确定为成都到德阳。

虽然该中低速磁悬浮试验线的站点、列车速度等详细信息还未披露,但上述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成都的这条中低速磁悬浮试验线,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事实上,早在去年12月,中国首条完全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施工和管理的中低速磁悬浮商业运营示范线在高速测试中跑出了103千米的时速。今年1月,这条线路在长沙开始试运行,成为世界上第三条实现商业运行的中低速磁浮列车线路,这也是目前全世界最长的中低速磁浮列车线路。而这条线路的核心技术,就是由西南交大提供的。

记者了解到,作为“超静交通”的代表,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噪音比人们说话声音还小。此前,中铁二院科学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便透露,从造价上来讲,中低速磁悬浮系统每公里综合造价不超过2亿元,低于地铁5至8亿元的修建成本。同时,磁悬浮列车的运载能力也不如地铁,因此不太适合应用在成都的干线交通上,适合应用于成都支线的交通,“比如成都到周边卫星城等”。

来源:华西都市报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6-8-5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塑世界轨道交通产业基地 “成都造”磁悬浮将上线

昨日,成都轨道交通产业诞生了两个新成员——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联盟正式成立。

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将致力于轨道交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国际一流的轨道交通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孵化平台。

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联盟将深化轨道交通相关单位合作抱团发展,促进形成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格局。

两个新成员的诞生,意味着“高铁外交”时代,成都在“一城半轨”格局之上有更进一步的实质性动作:瞄准世界轨道交通之都,打造世界轨道交通产业基地。

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

打造国际一流创新和产业孵化平台

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由金牛区政府、中铁二院、西南交通大学、中国中车、成都地铁(微博)公司共同发起成立,落户“环交大智慧城”核心区,力争用5年时间,产出自主创新知识产权200项以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50项以上,制定轨道交通行业标准10项以上,培育上市企业5家以上,初步建成“行业领先、国际一流”的轨道交通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孵化平台。

据了解,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是一个地院校企共促科技成果研发转化的平台,将坚持市场化机制、企业化运作,“按需定研、以研促产”。同时拟创设“成都轨道交通创投基金”,当前规模已达到1亿元,未来还将扩大规模。“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成立,真正实现了‘政产学研用’创新融合发展。”西南交大科技园副总经理康凯宁说。

据悉,第二代中低速磁浮列车的工程化样车将于明年6月下线,待项目成熟后将进入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孵化,实现磁悬浮“成都造”。

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联盟

强强联合 助推成都轨道交通走出去

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联盟由12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包括中铁二院、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地铁公司、中电十所、中电二十九所、金牛区政府、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八局、成都铁路局、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东方电气集团、中铁二局等。

金牛区相关负责人以“强强联合”来形容联盟成立的意义,可以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轨道交通关联企业各自优势,打造具有行业领先优势、资源聚集优势的工程总承包商,助推成都轨道交通“走出去”。与此同时,对于推进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研发等技术与轨道交通进行深度融合,同步扩宽尖端技术的应用领域,打通军民融合一体发展通道意义重大。

康凯宁说,目前已有30多家单位加入联盟,“总部在外地的机构也欢迎加入。”

迎史上最好发展机遇

打造世界轨道交通产业基地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总经理朱颖称,当前迎来了轨道交通产业史上最好机遇,未来20年全球铁路需求12万-15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约2万公里,投资规模约1万亿-1.5万亿美元。

“未来成都在轨道交通上大有可为。”西南交大校长徐飞介绍,西南交大有7个国家级实验室、32个省部级基地和实验室,在第二代磁浮列车、真空管道轨道交通、高温超导磁浮列车、现代有轨电车等研发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两个新成员诞生后,这些优势就成为“把成都打造成全球轨道交通研发高地和产业集群重地”的重要保障。

机遇当前,成都正在行动,打造世界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市规划局已启动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目前正在推进报批工作。本次线网规划修编,共规划39条线路、总规模约2370公里。在中心城区,规划形成26条线路、总里程659公里的“双环加放射”线网结构,实现步行10至15分钟到达轨道站点的区域满覆盖;对于天府新区,规划三条轨道环线。成都商报记者 刘友莉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