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870|评论: 34

解读文化地标的临邛城西北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解读文化地标的临邛城西北角

凡 丁

目录:
1、卓王孙宅与临邛旧县
2、文脉堰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关系
3、城隍庙宇群与宗教文化
4、文化地标上的近现代名人


       根据史料记载,以原城隍庙为中心的:鹤山书院、学道街、考棚、邛崃中学、卓王孙宅(瓮亭公园)乃至十方堂、文脉堰在内的区域,从秦汉时期起,就开始形成为邛崃的历史文化街区。

       一关于卓王孙宅与临邛旧县
       秦灭赵后,将赵地的冶铁世家卓氏迁徙至临邛县,卓氏经过数代人对冶铸、陶器、码头和丝绸之路的经营,到汉武帝时期,卓王孙便富甲一方,而且敢于名曰“王孙”。
       唐.《元和郡县图志》以及宋.《太平环宇记》均载:“卓王孙宅”在当时的临邛城—张若城(梁机房以北、西河以西)“城南五里”的地方,包括今十方堂一带在内,共有“基方十里”(十平方里)的面积,在此区域内“耕者往往得铜钱。”而作为军事城堡的张若城仅只宽一里,长二里,“城周回六里”。
       因为卓氏经营所涉及的领域很广,雇佣的劳工(当时称为僮仆)成千累万,乃至于卓王孙后来给女儿的陪嫁中就有僮仆八百人。
       由于在“基方十里”的范围内,有卓氏劳工(僮仆)成千累万,其中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大大超过了农业人口,其工商业经营一直延续到宋,南宋时陆游尚亲眼所见人们将“竹炭”车载马驮进城,用于炼铁,还夸赞邛窑的白瓷“轻且坚”,省油灯省油过半。
       因而原基方十里的卓王孙宅,在后来的史学家眼中将其视为城市,宋以后至清康熙时的地方志皆被称之为:古城、临邛旧县、州南旧县。还把土地坡一带的山称为:古城山。
       而《现代汉语词典》对“城市”的释义正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此种城市类型,笔者认为是“别城”——相当于现代城市中规划出的工、商业区而没有城廓。
       在相邻的崇庆县,历史上也有一座被称着“分州”的别城。
       在那座并没有城廓的古城中的卓王孙宅,唐时成为一处名胜风景,被称着水亭。到了明初,因挖池塘发掘出“大可容五石,色如漆,小口,宏腹,脚有籀文,皆贮五铢钱” 的卓氏钱瓮两个,“州人因建亭以藏之,名瓮亭”;清早期时,瓮亭又两次更名:“一名大公亭,州牧戚延裔所改也。一名观雨亭,州牧觉罗续林所改也”;清嘉庆时,由于临邛八景中的“翠阁秋阴其阁久废,”便将“州左(的)观雨亭”当作“翠阁秋阴”的代景点;民国以后复名为古瓮亭;建国初又以古瓮亭为中心称为新公园;二十世纪初称为瓮亭公园至今。
       而城关粮站西仓库,乃旧时的卓王孙宅,如今紧挨瓮亭公园。
       过去,在研究文君文化时,有一种现象:重女儿卓文君,轻老子卓王孙,当说到卓文君时浓墨重彩,说到卓王孙时,普遍地不是轻描淡写,便是把卓王孙想象成为目光短浅、自私自利、不顾女儿幸福、光会巴结县令的土财主,有的剧目还把卓王孙刻画成丑角,千百年来,卓王孙的形象被大打折扣!
       其实,卓王孙不仅是成功的企业家,作为人父,他更考虑的是女儿的幸福,在司马相如没有驷马高车回成都前,除了补给文君一大笔嫁妆外,还将家财平均分配给包括卓文君在内的子女们,说明两千多年前的卓王孙是开放而包容的。
       况且,没有卓王孙那有卓文君?!没有开放而包容的卓王孙,哪有后来才发迹的司马相如?!没有卓王孙,哪有邛崃的陶铸文化?!没有卓王孙,哪有卓王孙宅?!没有卓王孙宅,哪能形成明清以来的临邛城市格局?!……
       附录:
       晋.常璩《华阳国志》载:临邛“城周回六里,高五丈,造作下仓,上皆有屋,而置观楼、射栏。”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载:“卓王孙宅在州南五里。”
宋.《太平环宇记》载:“卓王孙宅在州南五里,基方十里,耕者往往得铜钱。”
       清.康熙《邛州志》记:“在州南旧县中有卓氏钱瓮。明初城中掘出,大可容五石,色如漆,小口,宏腹,脚有籀文,明时掘地得二瓮,皆贮五铢钱,乃卓氏宅址。州人因建亭以藏之,名瓮亭。”
       清.嘉庆《邛州志》载:“翠阁秋阴,今无有也,八景缺一,特将州左观雨亭以补之,此写景之意也。”
       民国《邛崃县志》载:城隍庙前夹石路之池塘,其西,池心有八角亭,唐之水亭旧址也,一名古瓮亭,因卓氏钱瓮而名也;一名大公亭,州牧戚延裔所改也;一名观雨亭,州牧觉罗续林所改也。

       二、文脉堰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关系
       文脉堰之水穿城关粮站西仓库而过,在明弘治间即形成:“谚云一脉灌三池”的景观。
今考:文脉堰名称最早出现在“明弘治间(1488至1505)知州董杰楷书‘临邛文脉’四字立碑”之时。
       当时,因明.成化十七(1481)年冬,县官姚垲(言旁)开始发动民工将木竹栅栏改筑成土城墙的工程完工后,此时的知州董杰,便期望新临邛城文脉绵长,因而手书“临邛文脉”四字,将碑立在地名新牌坊以西一带。
       据清.嘉庆《邛州直隶州志.杂志》引《旧志》曰:“邛州西百步有池塘……昔名瓮亭,今更名观雨亭,由州西北角穿城凿沟,引水连灌三池,上池即观雨亭(今瓮亭)前池,中池在治西南明杨伸花园内,下池即治南圣(文)庙前泮池(月儿塘),明弘治间,知州董杰楷书‘临邛文脉’四字立碑。万历间,知州卢中华更立。有三桥……中桥名文脉桥,在正西街。谚云一脉灌三池,即此。”
       但是,此“由州西北角穿城凿沟,引水连灌三池”的“文脉堰”之水,早在唐代就有了!
唐代的临邛城即公孙城,是西汉天凤年间(公元14至19年)的导江(指都江堰)卒正公孙述所修,为邛崃历史上的第二座城—史称的:公孙述城
     [注:公孙述城在今君平广场为中心的一带,存在于西汉末年至明初(公元14至1376年)
据史料载,元朝末(1361)年,明玉珍(红巾军统军元帅)入川占据成都,自号‘陇蜀王’,接着成立夏政权即位称帝,改元天统。1365年其子明昇继位,明.洪武九(1376)年被明将汤和灭亡(在邛崃,同时)‘夷其(公孙城)城堡’,(还将邛州)‘降县附嘉。’(按:嘉定州,现今乐山市)” 史称为“临邛废县”。

       明代以前,包括十方堂在内的“基方十里”的原“卓王孙宅”范围,是张若城和公孙城时期的工商业区和居民区—别城(或分县)。史籍将其称为古城 或 临邛旧县为了方便叙述,笔者将其称为:十方城。而明清临邛城则是“十方城”的一部分,所以清康熙时,称其余部分为“州南旧县。”]
       唐人曾将“十方城”中西汉时的“卓王孙宅”改为一处景区,景区内因此有一座“唐之水亭”,而唐之水亭水源即后来的文脉堰支流。
       再上推,“唐之水亭”在西汉时就已存在,因为这儿是卓王孙府邸,有一处自家花园内的水亭不是稀罕事。
       无论是唐之水亭还是西汉水亭,到明.成化十七年,县官姚垲(言旁)发动民工,将用竹子与木头栅栏圈起来的第三座临邛城—明清城 改筑成土城墙时,便形成了“由州西北角穿城凿沟,引水连灌三池”的文脉堰。
       其实,文脉堰的功能不只是“引水连灌三池”,文脉堰本身是一项水利工程,当明.成化十七(1481)年冬新筑临邛城时,首先是把“文脉堰”水源作为护城河,其次才“由州西北角穿城凿沟,引水连灌三池。”在“灌三池”的同时,还灌溉了拱辰、东安、前进、固驿和宝林一片田畴。而此项水利工程,要推溯至先秦时期:
       据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载:公元前318年的秦惠文王更元七年,司马错力主:“蜀有杰、纣之乱,其国富饶,得其布帛金银,足供兵用。水通于楚,有巴之劲卒,浮大舶船以东向楚,楚地可得。得蜀则得楚,楚亡而天下并矣。”
       颇有战略眼光的秦惠文王采纳司马错的建议,做了一个长达百年的规划:对巴国怀柔、对蜀国强征后作为根据地,然后向东消灭楚国而一统天下。
       原因是楚国当时非常强大,要想灭掉楚国并非一战之功,故首先到蜀地修筑了邛崃、成都、郫县三处城池,还在巴地修筑了江州(今重庆)作为军事基地,利用蜀地水网训练水军,另一方面从中原移民至蜀地发展农、工、商业,以作战略物质和财力准备。
       当时蜀地气候虽然得天独厚利于农业,但是江河横流、水泊密布,要旱涝保收还需水旱从人,因而公元前256至公元前251年,秦国又派李冰任蜀郡太守,主持兴修了举世瞩目的都江堰。还“通正水道,疏浚今成都的府河、南河、岷江水系的邛崃白沫江、火井江、崇庆文井江……并凿烧开乐山乌尤、凌云二山和宜宾境内的岷江大滩礁岩。”
       此后蜀地农业空前发展,有了充足的战备粮后,于秦始皇时期的公元前223年一举灭掉楚国,又在公元前221年最后灭掉齐国终于统一了天下。
       基于以上史实,作为秦国在四川的四大战略基地之一的古临邛,为了发展农业,在李冰时兴修的水利便成为都江堰系列工程之一,此应为文脉堰的前身。
       虽然当今的文脉堰取水口在林凤庵和赛凤庵(皆在汽车64队以上的河边)之间的西河上,但是,西河是因明末清初战乱,邛崃有66年无人烟,在无人修护东河的情形下决口而改道西河的。
所以清以前,文脉堰的取水口在东河拐弯处的“五墩子”,此处是城西北最高点
       临邛城区西北高、东南低,古人利用地形开凿文脉堰,并由许多支流形成水网,所以,文脉堰的重要作用是确保农业生产水旱从人而旱涝保收。因而旧时的文脉堰,灌区除城区、城周以外还有前进、宝林、固驿的部分地方。
       文脉堰的水资源利用还有谷物的加工,诸如冉水碾、朱水碾、杨水碾、张水碾、乌龟凼等碾磨房随处可见。
       综上所述,文脉堰与其前身—都江堰水利系列工程之一,无论从军需还是民生的角度看,意义都极为重要,当然主要体现的是邛崃农耕文化的文明。

       三、城隍庙宇群与宗教文化
       1、城隍庙简述:
       邛崃城隍庙始建于:明.隆庆三年,清.康熙二十年知州黄复生重建。乾隆二十六年知州段以信增修,光绪七年重修。(见清.嘉庆《直隶邛州志》第十卷和新近掘出的《重修城隍庙碑纪》)
       根据“康熙二十年知州黄复生重建”而不是重修的提法,还有清.嘉庆《州城图》标注的前城隍庙位置,在学道街尽头以西隔几座庙宇的地方,即善恶坝(讹传为常绿坝)。
       又根据清.康熙《邛州志》载:公孙述城在“城隍庙右侧,高垠直下,路口土城是也”来判断:明.隆庆三年始建的城隍庙,也在善恶坝。
       厘清以后应是:明.隆庆三(1569)年始建的城隍庙在善恶坝或靠近善恶坝,当清.康熙二十(1682)年时,知州黄复生将城隍庙异地重建在今知位置,后于乾隆二十六(1759)年由知州段以信增修,清光绪七(1881)年因“庙倾圮……先后捐资者有八百人”又重修。(见大石老师拍摄的《重修城隍庙碑纪》)1951年,为因中国人民解放军18军进军西藏,邛崃政府同意将城隍庙改建成仓库作军粮贮备,称为庙子仓,现称:城关粮站西仓库。
       邛崃城隍庙由前殿、正殿、后殿、两侧回廊及中间走廊组成,如田字形。其中后殿供奉城隍老爷和城隍娘娘,正殿是阎王殿,前殿和两侧回廊是阴曹地府中的十殿,正殿两侧回廊陈列碑刻和以川剧剧目:目莲救母、刘石氏打杈、清风亭等情节的、用川剧演员为原型的人物造型。(参考唐文栋所绘《城隍庙平面全图》以及李正伦所绘《城隍庙图》)
       庙南有一座戏台名:电章台。应出自川剧《清风亭》中的折子戏:雷打章继保,其造型象征清风亭。
       根据唐文栋调查:城隍庙东边还有一座将军庙(又称武庙),西边有一座奶奶庙,背后的北边有一座土地庙和秦三(婆)庙,另外有可供休憩的煖阁。《重修城隍庙碑纪》亦曰:“祠在城西……右则有僧庙(及)其它煖阁(可设炉取暖的由大屋分隔的小屋子)数座。”
       此外,城隍庙南面还有白衣庵等,前公园内的图书馆、文化馆和民国时的大众食堂亦都为庙子,加上城隍庙西南始建于南宋的鹤山书院,以及城隍庙东边明代的玉皇观(前北街小学),在清晚期的临邛城西北角形成以城隍庙为中心的约十座庙宇。
       2、关于佛教、道教、儒教的产生年代
       有成都理工大学学者张如柏、张玉玉根据在商代(公元前1600—1046)的广汉三星堆中,惊现出佛像、佛头,载体有玉牙璋、玉璧、象牙、牛胛骨等,还在一尊高1.85m的玉(石)器上,看到有双手合一(佛教)与双手合拱(道教)的人物在一起,此外还有玉石做的佛像头,在古蜀国还发现了玉巫师人等现象认为:佛教的起源可能在中国四川广汉古蜀国,自远古时代开始,古蜀国佛教就十分流行,当时可能是道教与佛教合在一起的,它们都起源于巫教,而后随时间推移,信仰有些差异而分道扬镳。
       而释迦牟尼出生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与出生在中国春秋时期的儒家孔子时代相当,说明佛教可能是由古代的商道(丝绸之路)或民族迁徙之路从中国四川传至印度,转而传回中国的。
       以上是张如柏、张玉玉二位学者提出的佛教“出口转内销”的观点。引自其:《四川广汉古蜀国惊现佛像实物及佛像载体的重大意义——对佛教起源的新思考》一文。
       3、儒、佛、道教场所
       庵、庙、祠、堂、院、馆、宫、殿、观、府,分别为我国佛教、儒教、道教的传教修行的场所,在东汉以后泛称为寺庙。
       其中庵为女尼,如:普照庵、大悲庵;寺为男僧,如:白马寺、开化寺、盘陀寺;祠为家庙或者祭祀有德的公众人物,如:张祠堂、李祠堂、铁祖祠;堂为寺或庵,如:十方堂、黄鹤堂;院为儒家传习场所,或者儒教、佛教合一的场所,如:鹤山书院、真经书院、鹤林禅院、寄子院;殿为儒教、佛教、道教合一的场所,如:桑园通泉殿;馆、宫、观为道教场所,如:十方堂的事城馆、新津纯阳馆、成都青羊宫、青岛上清宫,邛崃玉皇观;府:天府。“首见于《周礼•大宗伯》,其中说:‘天府掌(国家)祖庙[如皇帝陵、望丛(蜀王蚕丛)祠]之守藏,凡国之玉镇大宝藏焉’。三国时期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沃野千里,天府之土’,是以形容成都平原富裕,而对‘天府’一词加以引用的。”如:油榨桃花府。
     (注:“”符号内文字,引用自《四川广汉古蜀国惊现佛像实物及佛像载体的重大意义——对佛教起源的新思考》)
       以上是一般而论,但是如:孔庙、文庙供奉的是孔子;武庙供奉的是关羽;川主庙、二郎庙供奉的是李冰父子;城隍庙供奉的是各类英雄豪杰;也有高庙子、王庙子、杨庙子、林凤庵等,家庙性质的庙子。
       特别是城隍庙中的城隍老爷,全国各地并无特定,但都是人们敬慕的英雄人物,如:民族英雄戚继光、文天祥,甚至是民间见义勇为者。当地人将他们当成守护所在城市的安全保卫之神来加以供奉,所以城隍庙属于道教性质的场所。
       根据唐文栋调查:城隍庙东边的将军庙(又称武庙)供奉的是关羽。还有新丼大宗寺、金龟山棲凤寺,前殿亦供奉关羽,而两旁是十殿(大宗寺后殿是观音)推断:城隍庙后殿中供奉的城隍老爷原型即关羽。因为关羽为蜀中名将,忠勇可嘉,深受四川人民爱戴。
       4、关于“十殿”
       劝人为善、惩恶扬善,是儒佛道三教的基本教义和信仰,因此,城隍庙又是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场所。
       城隍庙和有些寺庙(如喻坎的龙拱山寺、金龟山的棲凤寺、新丼的大宗寺)中的十殿和阎君,与庙中供奉的主要人物如:城隍老爷、孔子、佛祖、道教人物,无直接的关联。同时十殿与阎王殿又在显著的位置,有些喧宾夺主。但是显而易见的、阴森恐怖的艺术渲染效果,利于宣传因果报应。
       十殿造像旨在警告世人:人在做,天在看,要多多行善积德、孝悌力田、尊老爱幼、安分守己、遵守公序良俗、敬畏天地神明等,否则死后将会进入地嶽中的十殿,逐一被施以各种酷刑惩罚,然后阎罗王根据其在世间的不良记录和反悔程度,进行不同的发配,或投胎六畜、或转生人世、或者被打入十八层地嶽,永世不得翻身。
       反之则可位列仙班,早生天界。转生人世的则:或为下人、或成名流、或富或贫、或贵或贱……正如诤言:“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我国的宗教信仰源远流长,每逢盛世皆庙宇广布,信徒趋之若鹜,上至皇宫贵胄,知识分子,下至士农工商,平民乞丐,都有精神寄托的地方。
       但是我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数次灭顶之灾的灭佛运动,最早最大规模一次是晚唐的唐武宗会昌佛难,至迟最彻底一次是“破四旧”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几乎使所有寺庙荡然无存。其毁掉的不只是艺术,更多损毁的是精神!后果是一些人天不敬、地不怕,神不畏,寡廉鲜耻,还由于缺乏信仰,精神空虚而浑浑噩噩,呈现犯罪率增高并年轻化的趋势。
       从这点上说,建议邛崃市宗教管理部门:在打造庙子仓时,配套规划,向民间和企业集资、捐款,政府再扶持一点,重建一座新城隍庙,并聘请四川美院师生塑造十殿中的人物,是有条件和必要的,因为宗教也是一种文化,不仅能起到教化作用,也能带动地方旅游业。

       四、文化地标上的遗事与近现代名人
       1、鹤山书院与城隍庙遗事
       明清城护城河之水从城西北角穿城而过,被明.弘治间知州董杰命名为文脉堰,并楷书“临邛文脉”四字立碑,不仅是期望临邛城文脉绵长,而且是有根据的。因为这条在唐代就有的水亭(明时瓮亭)之水源以西,在南宋时建了一处书院——鹤山书院。所以,将这条穿城而过的水流称为“临邛文脉”,就再恰当不过了!
       鹤山书院,始建于南宋,首任山长魏了翁。由宋理宗(1225-1264)御书“鹤山书院”牌匾挂于大门首,魏了翁膀书“云吟山”三个磅礴大字匾额,悬于书院二门首。
       该匾长约3.3米,宽约2米,厚约20厘米。用两塊金丝楠木以三根楔子嵌入背面拼接而成。通体漆黑色,字体描金。
       明.正德十三年,州牧吴祥定重修鹤山书院,最后山长为清.光绪翰林院学士高玉台。
       1934年抗日战争前夕,城隍庙之武庙(供奉关羽,亦称将军庙)被用作成都陆军军官小学学前培训,1937年作为眉山专区出川抗战将士培训基地,同时将鹤山书院用作住宿,学员经过培训先后奔赴抗日前线。(参考张平轼:《我记忆中的城隍庙》)
       当时临邛文化名人张开阳、蔡月岩、顾俊卿等为了保护了翁遗物,将“云吟山”牌匾,秘密移送至清初修建的童生考棚殿堂屋架最高处隐匿。
       1984年,当邛崃一中拆除考棚,修建教学楼时,云吟山牌匾现身,保存完整。时在该校读书的唐文栋见证了:魏朗、杨玉光、王世康先生闻讯赶到现场时的情景:他们边抚牌匾边泪流满面地喟然叹道:“这是今见的了翁先生唯一遗物,体现的是临邛文脉啊!”
       为了抢救这一珍贵文物,在时任邛崃县长董朝永的指示下,将此匾移交到邛崃县文管部门。
       2、清代童生考棚和考棚街、学道街
       考棚街、学道街,皆获名于街北的清代邛崃考棚。由于学道街和考棚街是童生们赴考的必经之路故名。
       考棚街与学道街相连,原考棚街长近三百米,修建省立高级中学时占据了一大部分,仅余西侧半边街,约100米。
       考棚始建于清.乾隆年,所谓考棚,其实是由直径在70公分左右的金丝楠木构建的巍峨建筑,高度超过衙门,仅次于钟鼓楼,说明清代对文风的重视,其建筑风格庄严粛穆,知名度在全省仅次于秀才考举人的成都考棚。
       邛崃的考棚,是为上川南道州县中还没有考过,或者没有考取秀才的读书人(称为童生)所设的考场,每年进行一次,是科举制下读书人学而优则仕的唯一途径:由童生考秀才;秀才考举人;举人考进士。
       1944年国民党24军师长张代芳,将清初始建的祖屋:九个四合院、一个祠堂(邛崃著名的张祠堂)中的八个四合院并祠堂、连同一片直抵城墙的菜地一并捐出后,于1945年由县教育局利用考棚,并增修教室,建成了省立高级中学,即邛崃一中前身。先后有:周裕冕、高树元、张开阳、陈泽森等任校长。
       如今,张家留下的一座清初老宅四合院尚在,虽然显得有些低矮,但那是清初显赫的门庭,因为清初规定:所有民居不得超过当时衙门的高度。
       又据清.嘉庆《邛州志》载:“乾隆三十三(1768)年,知州杨潮观于州署西厅建:吟风阁,今圮(已毁)。”其处在学道街东边。
       注:杨潮观,字宏度,号笠湖,江苏金匮(无锡)人。乾隆恩科进士,乾隆三十三(1768)年任邛州知州,又是著名剧作家。
       3、临邛城西北角的近现代名人
       临邛城西北角大约是沾了临邛文脉之气的缘故,近现代中有史可考,有据可查的,影响邛崃乃至中国的著名人物和名人旧居比比皆是,现以街为范围顺序列举如下:
       熊维芳:学道街人,清.同治举孝廉方正,著名诗人,有许多诗词流传世间。故居熊家大院,于修建文君广场时拆除。
       张代芳:(从军后改名:树方):学道街张家大院人,毕业于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44年将祖屋十分之九捐建省立高中时,为刘文辉24军师长,驻防乐山、眉山。随刘文辉起义后,举家迁居北京,今尚存清初祖屋四合院一处;。
       张代宽:学道街张家大院人,张代芳的二弟,毕业于川大中文系,1950年起,连任高埂中学校长至离世;
       其子:姓名国家保密,现任川大著名教授;
张代韧:学道街张家大院人,张代芳之三弟,毕业于眉山师专,从1950年起,连任白鹤中学校长至离世;
       唐炳文:系张家女婿,住居张家大院。因系张代芳妹弟,又因叔父唐绍虞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刘文辉24军师长,并是刘文辉表妹弟,故刘文辉视唐炳文为侄儿。
      唐炳文全心全意地为:张家、唐家、刘家、邓家等,从事南北丝绸之路的各种经营,足迹遍及四川、西康、云南、贵州、西藏、甘肃、青海各地,成为响当当的丝绸之路上的人物。同时又因叔父唐绍虞虽是国民党将官,但早年即秘密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单线联系人是罗世文、车耀先。唐炳文便以商人身份于罗世文、车耀先、唐绍虞、刘文辉、张代芳、段班级、杨家楨、张治和、聂瑞麒、张黎群(蒲江中兴人,当时川西特委书记)方赢西,等人之间穿针引线。
       段班级:善政街人,毕业于北大法律系,任24军参谋总长,四川省政府参事,刘文辉私人秘书。故居于此次棚改拆除;
       杨家楨:学道街杨家大院人,曾任24军参谋总长。故居龙门子前曾有石狮子一对,先后被改作邛崃法院及印刷厂,于此次棚改拆除;
       方赢西:学道街方家大院人,民主人士,民国后期县长,解放邛崃委员会委员。任上每日上班时,有自家后门径通县衙。故居于此次棚改拆除;
       何正尧:学道街人,著名篆刻家;
       其子:姓名国家保密,1977年高考状元,入清华大学核物理系。
       刘俊卿:三步石人,四川省著名川菜大师;
       杨玉光:善政街人,四川省著名书法家;
       张志和:小北街人,著名地下党员,中国民主同盟负责人之一。毕业于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24军师长,在长沙保卫战时任总参谋长,后协助刘文辉起义。1932年捐建:敬亭中学、小学、幼儿园各一所,解放后任国务院参事。故居与原邛崃市政府同期拆除;
       张鹤林:小北街人,毕业于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任24军参谋总长。故居与原邛崃市政府同期拆除;
       李欣奇:人民路人,邛崃著名民主人士,毕业于雅安川南师专,1947年任城关镇长,解放邛崃委员会委员,解放后连任工商联主席、政协副主席。
       曾光曦:西街人,清.同治翰林院大学士,殿试排名在李鸿章前138名,任法部主政。因家严故世,在回乡守孝的三年中,于金龟山棲凤寺内办金龟山私塾,二十世纪的川中军政要员皆系其门生,如:张开阳,张代芳、张治和、杨家楨、段班级、罗泽洲,周进吾、杨听阶……
      守孝的三年中,曾担任童生主考官,县令专为其搭便桥一座,通过文脉堰,经城隍庙到考场。
       曾的后辈现多为北京高官,故居在新牌坊以西,今保留;
       张开阳:西街人,曾光熙故居东。毕业于四川法政学堂,24军军法处长,敬亭中学校长,解放后任邛崃政协副主席。故居已拆除。
       其孙:现为西昌行署秘书长;
       邓蜀才(邓和):西街人,文韜武略全才。毕业于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24军师长、刘文辉高参、四川省警备司令、重庆陆军官学校著名教官、出川抗战时任50集团军总参谋长。
       27岁时即同时任:四川省烟草专卖局长、四川省盐业总局长、四川税务总局长,兼华阳、郫县、宜宾等五县县长及税务局长。
       1930年,一次性捐出200根大金条,利用天庆寺兴办:蜀才小学(解放初为西街小学,后为邛崃三中),续后又捐良田800亩,田租用作学校经费。故居处改作盐巴公司及宿舍;
       李懋昭:西街人,川大高材生。毕业时婉言谢绝留校任教的校长邀请,回邛后任邛崃财税科长,与地下党员聂瑞麒、李欣奇等交往甚密,并暗中掩护地下党员,资助地下党的活动,解放邛崃及土匪围城时,任支前队长,为解放军组织粮草。故居处改作西街菜市场。
      

       说明:
       1、邛崃历史上的文化名人有许多,但因限于题目,仅列举笔者所知的、以城隍庙为中心的城西北角这一块,并主要是近现代的,借以配合全篇,说明其文化氛围和
深远影响。
       2、以上21位人物史料,并非全部抄袭至文史资料,因历史原因,部份人和事,还未曾被录入。前20位人物和资料的新补部分,皆由唐文栋家传及访问搜集。

                                                                                                       2016/8
/2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8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6-8-2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请问邛属中学堂的地址在书院街旧址还是考棚?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省立高级中学后来更名为邛崃中学,白鹤书院在解放初办过邛崃师范学校,驻过军队,八十年代正式划与邛崃一中,作为教职工宿舍。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8-2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临邛西北角真是文脉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日电视新闻:中央已通知全国各地停止拆除粮仓!
       个人分析:目前大家所关注的城关粮站西仓库,可能是维持现状—既不会让开发商建商品房,也不会对其重新开发利用。
       好在通过这场热议,保住了约占原总贮量一半的仓库,同时通过大家努力,搞清楚了该仓库的历史价值,以及对临邛城西北角这处文化地标进行了挖掘整理。
       还有一些材料如 若 续 发,只是从介绍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考虑,与原先的话题不再有关!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石 发表于 2016-8-2 20:58
临邛西北角真是文脉

近日电视新闻:中央已通知全国各地停止拆除粮仓!
    个人分析:目前大家所关注的城关粮站西仓库,可能是维持现状—既不会让开发商建商品房,也不会对其重新开发利用。
好在通过这场热议,保住了约占原总贮量一半的仓库,同时通过大家努力,搞清楚了该仓库的历史价值,以及对临邛城西北角这处文化地标进行了挖掘整理。
还有一些材料如若续发,只是从历史和文化角度考虑,与原先的话题不再有关!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法自然2 发表于 2016-8-2 12:14
学习了。请问邛属中学堂的地址在书院街旧址还是考棚?

近日电视新闻:中央已通知全国各地停止拆除粮仓!
    个人分析:目前大家所关注的城关粮站西仓库,可能是维持现状—既不会让开发商建商品房,也不会对其重新开发利用。
好在通过这场热议,保住了约占原总贮量一半的仓库,同时通过大家努力,搞清楚了该仓库的历史价值,以及对临邛城西北角这处文化地标进行了挖掘整理。
还有一些材料如若续发,只是从历史和文化角度考虑,与原先的话题不再有关!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特补:
       临邛城西北角的近现代名人中  曾光曦条:在回乡守孝的三年中,于金龟山棲凤寺内办金龟山私塾时的学生,还有主修民国《邛崃县志》的宁湘

发表于 2016-8-3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8-3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慕魏了翁之名,全国仿建的鹤山书院甚多,邛崃的鹤山书院应该应属于仿建,魏了翁先生·首创的鹤山书院应该在蒲江鹤山镇,后来各地纷纷仿建,宋理宗的题匾怀疑是题的蒲江鹤山镇鹤山书院,而非邛崃的鹤山书院。待考。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8-3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一个伯父对我说,邛崃人为了证明魏了翁是邛崃人,于是说魏了翁在邛崃办了鹤山书院,但按史书考证,先生创办鹤山书院应该在蒲江,难道先生两边教书?于是邛崃人说,魏了翁先生每天骑起白鹤两边跑。:lol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8-3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查了百度,有几点
1,魏了翁先生在各地亲自办了很多鹤山书院。
2,宋理宗题词,是表彰魏了翁的办学的先进事迹。
3,四川邛崃鹤山书院则是后人为纪念魏了翁而创建的。明正德十三年(1518)巡抚卢雍,知州吴祥建魏了翁祠于城西善政街,题额"鹤山书院"。杨廷仪为此作《鹤山书院碑记》。
http://baike.so.com/doc/695018-735607.html#695018-735607-2_6

发表于 2016-8-4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石 发表于 2016-8-3 21:11
小时候,一个伯父对我说,邛崃人为了证明魏了翁是邛崃人,于是说魏了翁在邛崃办了鹤山书院,但按史书考证, ...

因为邛崃也有一个白鹤山。:)

 楼主| 发表于 2016-8-4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石 发表于 2016-8-3 21:11
小时候,一个伯父对我说,邛崃人为了证明魏了翁是邛崃人,于是说魏了翁在邛崃办了鹤山书院,但按史书考证, ...

        邛崃白鹤书院,采信自《邛崃文史资料》中卷,779-780页
邛州的“书院”

张永春

        ……
       邛崃县自公元前311年建城设县以来,人文荟萃、文化发达,从南宋以来至于明清,书院设立之多,可觇文风之盛。爰记述于下:
       邛崃在宋以前,并无书院。自从魏了翁筑室于邛西白鹤山,宋理宗重视他的才学和道德,亲笔提写“鹤山书院”赐给他后,远尽学子便求学于魏了翁门下。此为鹤山书院的由来。
       由于年湮代远,鹤山书院日渐荒芜,被改为读书台。(笔者注:据宁湘和魏朗先生考证:此读书台在幽居院,幽居院属于白鹤山寺庙群,鹤林寺读书台为宋.常安民读书台)
       明朝正德十三(1518)年,州牧吴祥将书院改建于今之一中校舍(旧为考棚)。原来该处有威显庙,亦称土主庙,邛州善男信女以五月一日为神的诞辰。每当此日相继礼拜,并先将身体皮肤涂抹花纹,甚至用刀割皮肤表示虔诚。吴祥睹此陋俗,深为反感,终于在他上司巡按卢师支持下,毁庙建院。
       明朝嘉德九(1530)年,代理州牧朱君伦又主持重修。待至万历三十一(1630)年书院倾圮,州牧牛大纬又主持扩建。扩建后规模较为宏伟,并增建校士号房(考试秀才之所)。
       清.康熙三十(1691)年,州牧戚延裔因书院破敝,加以重建。
       乾隆二十二(1757)年,州牧段以信因书院倾圮较甚,便主持将书院改建于南街中段,即今(前)南街小学校址。段以信重视文化教育工作,又主持设立三所书院:一曰茂林书院,设于州东宝庆寺,后移高桥寺;二曰文笔书院,设于州南三十里龙潭寺;三曰相台书院,设于州西油榨沱天罡祠。嘉庆六(1801)年,州牧胡廷章又设立敦盛书院。此四所书院属于义学性质,与其它书院体制不同。
       道光年间,州牧叶朝采主持另建书院于今之书院(现为一中校宿舍),因南街已有鹤山书院,将所建书院起名为崇正书院。
咸丰年间,州牧许培身以鹤山书院由来已久,不可改变,于是手书:鹤山书院四字悬于门首。此后两名并行,或称鹤山书院,或称崇正书院。
       光绪三十三(1907)年秋,开办邛属中学堂,书院即被废除。

 楼主| 发表于 2016-8-4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崃岭鹤影 发表于 2016-8-4 09:35
因为邛崃也有一个白鹤山。

        邛崃白鹤书院,采信自《邛崃文史资料》中卷,779-780页
邛州的“书院”

张永春

        ……
       邛崃县自公元前311年建城设县以来,人文荟萃、文化发达,从南宋以来至于明清,书院设立之多,可觇文风之盛。爰记述于下:
       邛崃在宋以前,并无书院。自从魏了翁筑室于邛西白鹤山,宋理宗重视他的才学和道德,亲笔提写“鹤山书院”赐给他后,远尽学子便求学于魏了翁门下。此为鹤山书院的由来。
       由于年湮代远,鹤山书院日渐荒芜,被改为读书台。(笔者注:据宁湘和魏朗先生考证:此读书台在幽居院,幽居院属于白鹤山寺庙群,鹤林寺读书台为宋.常安民读书台)
       明朝正德十三(1518)年,州牧吴祥将书院改建于今之一中校舍(旧为考棚)。原来该处有威显庙,亦称土主庙,邛州善男信女以五月一日为神的诞辰。每当此日相继礼拜,并先将身体皮肤涂抹花纹,甚至用刀割皮肤表示虔诚。吴祥睹此陋俗,深为反感,终于在他上司巡按卢师支持下,毁庙建院。
       明朝嘉德九(1530)年,代理州牧朱君伦又主持重修。待至万历三十一(1630)年书院倾圮,州牧牛大纬又主持扩建。扩建后规模较为宏伟,并增建校士号房(考试秀才之所)。
       清.康熙三十(1691)年,州牧戚延裔因书院破敝,加以重建。
       乾隆二十二(1757)年,州牧段以信因书院倾圮较甚,便主持将书院改建于南街中段,即今(前)南街小学校址。段以信重视文化教育工作,又主持设立三所书院:一曰茂林书院,设于州东宝庆寺,后移高桥寺;二曰文笔书院,设于州南三十里龙潭寺;三曰相台书院,设于州西油榨沱天罡祠。嘉庆六(1801)年,州牧胡廷章又设立敦盛书院。此四所书院属于义学性质,与其它书院体制不同。
       道光年间,州牧叶朝采主持另建书院于今之书院(现为一中校宿舍),因南街已有鹤山书院,将所建书院起名为崇正书院。
咸丰年间,州牧许培身以鹤山书院由来已久,不可改变,于是手书:鹤山书院四字悬于门首。此后两名并行,或称鹤山书院,或称崇正书院。
       光绪三十三(1907)年秋,开办邛属中学堂,书院即被废除。

 楼主| 发表于 2016-8-4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石 发表于 2016-8-3 20:45
因慕魏了翁之名,全国仿建的鹤山书院甚多,邛崃的鹤山书院应该应属于仿建,魏了翁先生·首创的鹤山书院应该 ...

       据现代的蒲江人说,魏了翁是现在的蒲江人,这也许不错!但是蒲江界古属邛崃,统称为邛崃县或邛州,在历史的长河中,邛崃和蒲江又分分合合,直到1962年才重新划开,正式称为蒲江县。有蒲江在邛崃工作的人告诉我说,“不错,我家祖坟碑记也是:邛崃蒲江县。”
       在上述历史背景下,蒲江人因魏了翁而自豪,为了倡导文风,清初时在城北也建了一座鹤山书院,是很正常并无可非议的。但是不等于说,白鹤书院开始即出现于蒲江,甚至于其它地方。

       另外,全国多地都有鹤山书院,说明魏了翁了得!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8-4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2538457156@qq.c 发表于 2016-8-4 17:47
邛崃白鹤书院,采信自《邛崃文史资料》中卷,779-780页
邛州的“书院”
张永春

邛崃在宋以前,并无书院。自从魏了翁筑室于邛西白鹤山,宋理宗重视他的才学和道德,亲笔提写“鹤山书院”赐给他后,远尽学子便求学于魏了翁门下。此为鹤山书院的由来。
-------------魏了翁创建的鹤山书院在蒲江,这在史学界一点争议都没有,咋会说成魏了翁筑室于邛西白鹤山,我无语了。
----------历史事实是,1210年,魏了翁回乡于城北白鹤山下创办鹤山书院。了翁在鹤山书院讲学十余年,"士争负笈从之"。蒲江鹤山书院的创建,始于嘉定二年,完成于嘉定三年。嘉定二年三月,魏了翁的生父卒于蒲江。为葬其父,了翁在蒲江长宁阡卜得墓地,并于此年冬葬其父。在为其父卜墓地的同时,又卜得鹤山书院的地址,即与长宁阡"属连"的白鹤冈。于是,"即其地成室,是为今白鹤书院"(《鹤山集》卷九十二,《赠王彦直》)。
我小的时候就知道,邛崃鹤山书院说成魏了瓮建,是附会之说。
唉!

 楼主| 发表于 2016-8-4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石 发表于 2016-8-3 21:11
小时候,一个伯父对我说,邛崃人为了证明魏了翁是邛崃人,于是说魏了翁在邛崃办了鹤山书院,但按史书考证, ...

       蒲江人和邛崃人“争”魏了翁是好现象,如果都不“争”了,岂不成为第二个邛崃的严君平下场?过去彭县有一个君平乡,是因为严君平曾经过此地。如今不仅彭县,就连严君平的出生地都没有了君平乡地名!
       其实蒲江人和邛崃人对白鹤书院的认识都对!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8-4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2538457156@qq.c 发表于 2016-8-4 18:33
据现代的蒲江人说,魏了翁是现在的蒲江人,这也许不错!但是蒲江界古属邛崃,统称为邛崃县或邛州 ...

说魏了翁是邛州蒲江人,甚至说是邛州人,应该讲得过去,但把魏了翁创建的鹤山书院说在邛崃邛西白鹤山,或者临邛的西北,就张冠李戴,有悖历史事实了。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