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在线8月1日报道 7月28日晚由洛杉矶飞往上海的中国东航航班,在延误了1个多小时之后起飞。300多名旅客走了,留下了一名44岁的中国女游客,还有她的父亲。这位女游客因在国际航厦免税店掌掴女店员两次,被赶到现场的美国警察以攻击罪名而当场逮捕。她的父亲至少应该有六七十岁了,他留下来,是想等待女儿被放出来。有中国人在外撒泼的新闻,便一定有打得不可开交的舆论场。这条新闻同样如此。它符合了两个永恒的主题——国家形象、人性素养。所以顶在这条新闻的头条跟帖是,“野生动物园你躲过去了,撒泼在美国没人吃你这一套”。 网友认为:屡次发生在国际场合的“中国人形象”事件,其实只是国内场合被惯坏了的集中表现形态。惯它的,既是被舆论情绪牵着鼻子、行动犹豫的执法者,也是在舆论场坚持“正义感”的广大网友。中国人的对与错,常常是跟“起因”必然关联的,起因正确,则行为就正确了一半,掌掴也是充满了“道德”含量的。这时候你要抓人,他们就会骂娘。所以很多中国人的中国形象标准,是分国内与国外的场合的,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价值观的标准就变就变。 网友认为:国家形象是国内形象的综合反映。一群看到警察抓人就拼命强调起因的双方都有责任的人、一群总是能够在暴力的背后发现正义感成分的人,是不太有资格谈论中国人形象的。他们觉得在外打人才是丢脸,骨子里不是对于中国人的形象真有洁癖,而是对法治与人性的标准,秉持着内外有别的荒诞逻辑。这一点,前阵子对于路怒症的争论、对于医患矛盾中暴力冲突的诡辩,这阵子对于野生动物园里老虎伤人的发散性争执,网友的情绪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 网友认为:当国内发生的所有暴力事件,都总是有人能够从中找到“正义”含量的时候,舆论对于这个社会公民素养、法治素养的宠惯,早就没有人的形象的底线了。这种舆论生态、法治生态惯养的公民,有个把在国际场合撒泼,损害中国人的形象,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了。所以,洛杉矶机场打人的中国女游客需要在美国的号子里反思,中国的舆论场,也应该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