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微信载体将爱转化为行动 随着各种洋节在国内越来越走俏,今年父亲节的“热度”也丝毫不减,大家的朋友圈都被“爱”刷屏,以至有网友吐槽:最孝顺的人都在朋友圈?你这么孝顺你父亲知道吗? 不可否认,不少网友喜欢在朋友圈“作秀”,每逢重要时刻,都喜欢不顾实际地“随大流”。前不久,美国球星科比退役,有不明就里的网友在朋友圈留下这样的独白:“科比,天堂里一路走好!”此人显然不知道“科比”为何人,却盲目跟风,令人哭笑不得。父亲节不同于球星退役,每个人都有父亲,都有资格表达感激之情,不过,许多平时不曾尽孝的人,却反而在朋友圈竭力“显摆”。温州市曾组织过一个调查,接受调查的市民,近三成没有陪父亲过过父亲节,绝大多数人甚至不清楚父亲节具体在哪一天。父爱是世上最伟大的情感,即使不能勇敢地说出“爸爸我爱你”,也不该以爱慕虚荣的表演来亵渎它。现实中的冷漠,与朋友圈里的热闹形成巨大反差,这种“虚伪”和“造假”无疑相当令人反感。 父爱如涓涓细流,深沉而温柔。父爱总显得沉默,却绝不代表我们需以“沉默”回应之。中国传统教育讲究培养个人内在素养,鼓励内敛、温和的个性养成,容易让人习惯“一切皆在不言中”,忽略情感的大胆表达。一些网友回忆,在向父亲传达了节日祝福之后,父亲的反应却很平淡,甚至询问自己是否因为缺生活费才打来电话。无论这些父亲的平淡意味着什么,有一点是清楚的,就是她们都感到喜悦,之所以未能“缓过神”来,不是因为她们轻视孩子的祝福,而是因为祝福来得太少、太突然。 不可否认朋友圈示爱也是一种新的信息模式。其实,我国素来鼓励孝道,感恩父爱理所当然,父亲节从踏上我国土地的那一刻开始,便开始了自身“本土化”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它的表达形式越发丰富、越发富有中华民族自身的特色。所以,对这些符合人类普遍需求的节日,不应有太多顾虑,而应积极引导,善加利用。 父亲节不是一个简单的纪念日,节日的引导工作,也不该仅仅局限于朋友圈内。父亲节有利于我们正视父亲这一群体在社会中所遭遇的问题,能够成为我们思考、推动和解决相关问题的契机。微信朋友圈宣传告知父亲节的到来,是一种很好的新模式,但是不应该只停留在形式上,爱不仅仅是表达更应该是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