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省道101过境,沉寂千年的大石村焕发着勃勃生机,在县.镇新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大石村拉响了脱贫攻坚的序曲,在这百废待兴之际,规划引领倍受关注。1.地方特色:大石多山少水,但地形特点适宜大兴人工湖,可加大水库.堰塘建设,既补缺水之短板,又可实现山环水抱之奇观,为日后发展旅游及产业强基础2.区位特色:距县城近且交通便利,大石村应本着为城市居民服务,提供休闲旅游,森林康养及天然的绿色无污染食品等,不宜走饲养化,棚化等只求短期经济效益的模式。常言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发挥农村优势,补城市之短板。3.宜居宜业:在城镇化趋势下,要留住农村居民点人口,避免空房无人住之"鬼城"现象,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刻不容缓,如交通.教育.医疗.养老.体育健身等,尤其是教育医疗,学校的师资及设施配置宜高标准,医护人员及医疗器械均应高规格配置,让当地人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医护,老百姓才会安居乐业,不致于成为游走于农村与城市之间的陪读团,陪医队。优质的人居环境才能真正让大石村成为城市人的理想避暑休闲胜地,怡养天堂。4.大石概念:发展旅游产业,应避免条块分割,大石风情小镇不应是一个地域概念,应该跳出行政束缚,大石村应与心思坪.吕家梁等周边协同发展,与周边景区既相融又具鲜明的地方特色,防止按图索骥,生搬硬套。既彰显不出自己的优势,又破坏了当地的生态资源,千篇一律,缺乏可持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