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粽子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而地处秦巴地区的我们这,不像江南等地划龙舟,最典型的风俗便是女儿带着老公孩子回娘家吃粽子了。一家人和聚一堂,将买来的糯米洗净,用棕叶包成三角锥形,缠上线,蒸熟,便成了香气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于晚饭时,摆在饭桌上,一家人共同食用,剥去那飘香的粽叶,露出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妙不可言的味道,是对祖先的祭怀,节日的喜庆,也是家的温情。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而在端午节送粽子是一种节礼,代表一种心意。粽子四个角代表心,放一颗枣,表示对你一心一意;两颗枣表示兄弟之间,咱们像筷子一样,二竹相交;三颗枣自己家里用,三星照户福禄寿;四个枣送给对面邻居老人,祝您四季平安,五个枣送给今年有高考的人,祝他五子登科。 当前,作为珍贵的文化资源、传统节日,中国端午节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然我国各地过节的方式和习俗多种多样,但都饱含着爱国、爱家、和谐、奋进等积极向上的民众认可的内容,这也是端午节能够传承2千多年的内在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