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搞清楚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会有所作为;只有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才能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努力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就一定能不断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更好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