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百货和超市为代表的实体零售企业,在2016年遭遇了更严重的溃退。亏损、关店、裁员和降薪,正成为一家又一家公司不得不面临的残酷现实。在电商冲击、消费习惯变迁、宏观经济调整等多重压力下,数以千万计的从业者正在这场大变局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实体零售如果真的彻底垮了,那些失业而又无法转型的基层员工们怎么办?击溃实体店之后,电商巨头们能创造出这么多新的工作岗位吗?
加速下滑上市零售企业利润遭遇雪崩
零售业将面临的压力早已在预期之中,但2016年一季度相关上市公司营收和利润下滑的速度依然超乎想象。面包财经统计了54家零售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发现:2016年一季度,54家零售企业中有41家营业额出现下降。相关上市公司财务图解可以在面包财经微信公众号(ID:mbcaijing)上查找调阅。
一些代表性公司利润下跌速度远超营收下跌的幅度,堪称惨烈。华联综超由盈利转为亏损,友好集团、中百集团和豫园商城等利润下跌超九成;新世界、银座股份、汉商集团、文峰股份和中央商场等利润下跌超五成。
这延续并扩大了2015年的下跌趋势,2015年54家上市零售企业的净利润为120.5亿元,比上年下跌16.32%,创下近年最大跌幅。
其实自2011年以来,这些公司的整体利润就已经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仅2014年因为一些非经常损益事件的影响有所反弹。下图是面包财经根据财报数据统计的54家零售企业近年来利润走势图。2015年的净利润已经较2011年下降了超过48亿元。
这些公司的营收与利润下滑,只是全国实体零售行业的一个缩影。根据官方统计数据,2016年第一季度,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4.8%。这是近年来首次出现下跌。2015年中国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0.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网上零售额为36770亿元,比2014年增长33.3%。实体零售尽管增幅微弱,但当时仍有增长。1
这些公司的营收与利润下滑,只是全国实体零售行业的一个缩影。根据官方统计数据,2016年第一季度,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4.8%。这是近年来首次出现下跌。2015年中国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0.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网上零售额为36770亿元,比2014年增长33.3%。实体零售尽管增幅微弱,但当时仍有增长。
关店潮袭来,裁员降薪接踵而至
疲软的销售和急剧下滑的利润,让零售行业迎来了更猛烈的关店潮。
2015年百联关闭的超级市场和便利店为608家,而新开的超级市场和便利店仅为199家,净关闭的超级市场和便利店为409家。重庆百货去年已关闭6家门店并预计今年有可能再关闭10家扭亏无望或租约到期的门店。关店和放缓新店开始几乎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上市零售公司的共同选择。
伴随着关店一同到来的是裁员。2013年54家上市零售企业员工总数约为50.35万人,到2014年减为48.7万人,2015年则锐减到43万人。两年多时间内,这些上市公司裁减了超过7.3万名员工。
国家统计局的官方统计数据与这些上市公司的财报数据可以相互印证。2014年批发和零售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为888.6万人,较上年减少超过2万人,是十年来的首次下降。
即便是那些没有被裁减的员工,也面临薪酬提升缓慢或者降薪的压力。根据财报数据计算,中百集团2014年人均薪酬为约4.13万元,2015年则为3.97万元,人均薪酬下降了超过1500元。中百集团不是个案,员工收入滞涨或者降低已经成为诸多零售行业公司面临的共同压力。即便不考虑涨跌幅,当前诸多零售业公司的人均薪酬平均都只在4万元左右,月均仅3000多元,这还包括了社保等开支,员工净到手薪资更低,并且没有考虑基层员工与中高层管理者的差异。
2015年以来,一二线城市房价与租金普遍上涨,猪肉等基本生活品也在近期迎来猛烈的涨价周期,面临失业和收入压力的零售业基层从业者们,正普遍遭遇着不小的生活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