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江西省新余市环保部门对当地第三水厂水源采样监测时,发现镉污染物超标。4月6日晚,经过国家、省环保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日夜地毯式排查,发现袁河上游段有一企业排污口正在向袁河下游排污。目前,该企业法人代表已被控制,污染源已切断,进入仙女湖污染水源已经得到控制。(人民网) 网友热议:破解取证难,可通过细化法律,强制性规定环保等职能部门支持公益诉讼。通过制定细则明确,包括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在内的所有监测数据、相关资料,除法律规定的例外,环保等部门应根据公益诉讼发起者的申请及时提供,并在法律许可的前提下向社会公布。既不主动公开,又拒绝提供的,应由当地政府或上一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同时立法规定,环境公益诉讼可附带行政诉讼,发起人可将不作为的政府部门一并告上法庭。强化信息公开,支持公益诉讼是公众参与环保的重要形式。环境公益诉讼既能减少环保部门受理大量环境纠纷的压力,又能倒逼企业自觉守法生产。政府部门支持环境公益诉讼要拿出务实的行动,使公众打环保官司更加便捷,与环保执法部门一起守望环境安全。 网友热议:水是生命之源,民众日常生活离不开水,一旦饮用水出现问题,正常的生活秩序就被打乱。保持供水正常,就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此前一些地方出现自来水水质问题,因应对不力,导致民众啧有烦言,甚至整个城市人心惶惶、怨气鼎沸,就是一个教训。于此而言,应该把供水当成最基本的民生工程,保证不出差错,一旦有了意外,就迅速启动预案,用事实真相和有力措施及严格执法等,尽最大程度减少水污染对民众所造成的影响。 tyle="mso-spacerun:'yes';font-family:宋体;color:rgb(0,0,0);font-size:16.0000pt;mso-font-kerning:0.0000pt;background:rgb(255,255,255);mso-shading:rgb(255,255,255);" >
疫苗问题涉及食药监和卫计部门,却又遭遇“多龙治水、各有规矩”的尴尬。结果,初心美好的药监码,反而被暂停在莫名其妙的争议和难以打通的执行力里。设若药监码能无缝“闭环”,从生产企业到流通环节,从销售单位到接种站点——每一只疫苗的来龙去脉都在药监码的“掌控”之内,那么,一旦上下游疫苗数量发生非常规的变化,预警制度也会自动触发,更不要说患者因为注射疫苗出了问题而无法层层追溯“上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