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重庆石柱县副县长汤平之女民族成分造假之后,重庆市高考文科第一名何川洋更改民族成分的事实再度引发广泛批评。然而,他们只是重庆31名“假民族考生”中的两名,对于另外造假的29人,重庆市联合调查组一直讳莫如深。(7月3日是《新京报》)
近日,“假民族考生”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其焦点不外两个,一是何川洋等造假考生能否被取消今年的高考录取资格;第二便是这31名造假考生中的另外29人大名单何时公布。
对此,重庆市招办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市招办将不公布这31名考生的名单,“不对外公布是我们联合调查组研究决定的。”
笔者以为,重庆市相关部门既然为“造假民族考生”事件专门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并按照相关程序进行了调查,理应将事实真相全盘托出,公布与众。这不仅是其自身的职责所在,也是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
一味的藏着掖着,捂着盖着,不仅不利于事件的最终处理,使相关部门的处境愈发被动;而且极易引起民众的揣测和联想。新华社昨日播发的题为《有什么理由不公布高考造假者名单》的评论中称,没有被揭穿的造假考生,与汤平之女和何川洋相比,有没有更深的背景?其父母有没有更大的权力?这里面是否隐藏了更多的腐败现象和幕后交易?教育系统官员的子女是否也身在其中……
看来,对于重庆市相关部门来说,尽早公布“造假民族考生”大名单才是上策。有句古话说的好,再丑的媳妇也得见公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