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恩阳区青木镇老官村,一片梯田间上有10 多个大大小小的池塘,波光粼粼的水 面上折射着冬日阳 光,入眼一片金黄。 池塘主人刘剑笑呵呵 地说,别看这些池子 其貌不扬,里面养殖 的生态甲鱼却是好东西,仅此一项,每年就 能为他带来50 多万 元的纯收入。
养殖场的创办人刘剑 今年36 岁,中专毕业那年, 他放弃了分配在国企的工 作,决定自己创业。 刘剑家门口有一条小 河,每年夏天都有不少人来 钓甲鱼,当时野生的甲鱼能 卖到100 元一斤,钓甲鱼的 贩子收入比大多数人工资 还要高。刘剑思量着,自己 也搞个池塘养甲鱼。1997 年,刘剑在家门口挖了一口 池塘,放养了几只高价收来 的野生大甲鱼,并尝试配 种,没想到这条路竟然走通 了。看到一群群小甲鱼在 水中游动,刘剑高兴得不得 了,连忙又挖了一口池塘, 将小甲鱼移到里面。“ 在当 时,人工养殖甲鱼技术已相 当成熟,单纯跟风养甲鱼肯 定没‘钱’途。”刘剑想,既然自 己的甲鱼是野生的,能不能 在这上面做文章呢?随后, 他用收购来的小鱼当饲料, 并尽量保持甲鱼自然的生 长环境。“ 当时还没原生态 甲鱼这一说法,这样养纯粹 是因野生甲鱼更值钱。”刘 剑说。
如今,刘剑的养殖场有9 大9 小共计18 个池塘,每年 成熟500 只左右的甲鱼,个头 都在2 斤以上,最大的有5 斤 多,客商遍及巴城、重庆、成都 等地。“每斤价格在600 元左 右,最高卖过950 一斤,一只 甲鱼就卖了3000 多元,只愁 不够卖,不焦卖不脱。”刘剑 说,自2003 年开始他没有操 心过销路,如今每年能纯收入 50 万元。 对于今后的规划,刘剑 认为,目前生态养殖仍大有 可为,今后将争取相关部门 支持,在家乡小河上修建一 座小型水库继续搞生态养 殖。同时,他还要成立一个 种养殖合作社,利用自己的 技术和人脉,带动当地老百 姓发展种养殖,争取早日脱 贫致富。(来源:巴中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