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571|评论: 10

[以文会友] 醉美古镇---白衣仙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7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衣如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虽历经沧桑,却依然健硕,她又如一部厚重的史册,虽深奥难懂,却又让那些怀有思古之幽情者,手不释卷的去寻古凭吊。
白衣,川东北一颗璀璨的明珠,自秦汉以来,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沉积。其间沧海桑田,遗留不少宫殿寺观,牌坊石阙,阁楼亭台,雕梁画栋,轩榭楹联,公馆府第,坟茔墓地,格调高雅,工艺精湛。
白衣位于四川省平昌县城南20公里处,始建于秦汉,古为柳州。因河边有一巨柳,巨臂横伸,绵亘数丈,行人不假舟楫,借此便可直达对岸,柳州因此而得名。白衣的得名,则因为有一场自然灾害。清咸丰年间白衣遭火焚,千年古镇毁于一炬,唯白衣观音庙幸存,时人称奇,故命名为“白衣”,俗称“白衣庵”。
自然的造化,巴河、通河交汇一起,浩浩荡荡从白衣穿镜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南下可达荆楚,北上直抵中原,其势控秦蜀之咽喉,历代王者在此建郡设州置县,成为历代群雄屯兵之重地和民间通商口岸,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场洪水,使大量的乌木、汉砖重见天日;2013年4月又挖出明末清初的碗山古墓群,属四川省首例;2014年5月古墓葬出土宋代早期黑釉瓷器,实属罕见,据考古专家鉴定,这些在白衣乡间随处可见的乌木,为柳树深埋于地下,经过上千年的地下无氧碳化而成。大量汉砖出土,古墓群的发掘,无可置疑的成为白衣两千多年繁荣与恢宏的见证。
置身古镇,穿行在幽静、深邃的青石街巷,感悟她那幽幽的神韵,追寻她那远逝的倩影,那飞檐翘角的徽派建筑,壮观的节孝牌楼,气势恢宏的烽火墙,雕梁画栋的残垣断柱无不在诉说着古镇千年的沧桑与辉煌。
自秦汉至今,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白衣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环境孕育了一代代英才,尤其清代的文风之盛,名噪巴蜀,蜚声海内,姓不透支,世不过三代,涌现出了翰林两个,进士四人,举人8人、增生、监生、廪生、贡生等30多个,在朝为官者达四十多人。进士吴德溥,受业于大学士倭仁,历任同知、粮道、按察使、布政使,因抚民靖边有功,受到光绪皇帝的召见,御赐黄马褂,赏皇清博夺巴图鲁勇士称号。翰林吴镇历任监察御史,为官清廉,刚正不阿,遇事敢言,不畏权贵,因彻查惩办绥定“东乡血案”的贪赃枉法者而名扬海内。进士吴德,博极群书,精通佛理,积极投身维新变法,参与“强学会”,创办《时务报》,与其子铁樵、以东,以启与康有为、梁启超、汪康年等交往甚密,是“戊戌变法”的积极倡导者与参与者,为戊戌变法中坚力量,其三子因参与变法而不幸遇难,被梁启超誉为“蜀之三龙”也。吴铁樵,十四岁留学日本,而成为变法中最年轻的殉难者。
谈起吴氏家族的显赫,就不能不说吴氏张太夫人,张太夫人祖籍江西,因家道衰微,随夫一起逃荒,辗转来到白衣庵,靠帮人洗衣度日,张太夫人为人贤淑厚道,有口皆碑,时遇一地仙路过此地,张太夫人施以茶饭,款待甚周,地仙为报张太夫人茶饭之恩,让其将吴家先祖遗骸坛装到白衣,择一风水宝地厚葬,据说这块地经常开莲花,绚丽多姿,霞光万缕,照亮群山,听说后来吴氏子孙人才辈出,文风蔚起,那气宇轩昂的节孝牌楼见证着这一切。当朝宰相倭仁、陕西总督曾国荃题书的彰显张太夫人的节孝文字清晰可读。
白衣的重建得力于吴氏的显赫地位,创造了白衣在近代以来的辉煌浩大。清光绪甲申年白衣惨遭火焚,毁于一炬,受布政使无德溥所请,奉旨重建,准予取样皇宫,动用了州、巴两河十三年河道税银,调集全国能工巧匠,大兴土木,耗时十余载,建成了规模宏大,气势非凡的六庙三宫和庞大的吴氏官邸。雕梁画栋,精美绝伦,文人骚客,广留墨宝,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古建筑群。其建筑风格汇集中国各地特色,飞檐翘角是典型的徽派造型,穿斗架梁是浓浓的江南风情,大部分还保留着的烽火墙,则是典型的故宫城墙样式,其势不倒、其色不衰,见证着历史,期待着未来。
大庙数层深,有山门28扇,浮雕出孝男孝女,门前有雄浑壮观的紫云宫大牌坊,擎起高大的拱宇大厅,可容数百人,是道、佛、儒三教合一的地方,又称观音庵,观音厅里文人墨客泛留墨宝,堪称一绝,郑板桥的名句,“扫来竹叶煮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充分展现了古白衣人的怡然自乐、自我陶醉的愉悦心境;“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尔我,两头是路一杯各自东西”,道出了白衣人与世无争,和睦共处的世外桃源景象。太庙的对面是灵官阁,因自古白衣人好歌善舞,故又名戏楼,两边高大的石柱擎天屹立,每逢吉日,升平歌舞,台壁之上的镂空雕刻,其用料之考究,雕刻工艺之精湛,姿态万千,神灵活现,凸显出技艺的巧夺天工,大庙相邻的是文昌宫,南门两侧是墉墙又称封大墙。将奎星阁与陪阁教及大礼堂文昌帝君大殿围护其中,外与文昌宫大牌坊相连接,外坝南北又有义路同由坊人文蔚起坊相对应,东有文昌宫石刻岳飞手迹忠孝节廉墙相屏,气势磅礴,超凡脱俗,整个建筑具有皇宫气势,内涵江南风味,壁上雕刻精美,彩绘栩栩如生,既有圆明园的大气,又有颐和园的精细。孔子文庙是吴家文人游玩的地方,内修畔池,据传只有文人辈出科甲鼎盛的地方才能拥有。虽经百年风雨,壁上东坡的诗句“玉瑟瑶琴倚天来,白波清嶂非人间”仍然清晰明了;虽经世代更替,清朝大学士倭仁撰书的楹联“做本色人,说根心话;行无愧事,读有益书”依然激励着白衣儿女诚朴做人、求学上进、奋发有为的崇高境界。
印字祠是吴氏宗祠,其形如印如斗,内有曾国藩题字的“樾荫堂”匾额,还供奉五朝(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帝)五色圣旨,与宗祠对面山崖上书写的巨大“魁”字、与文昌宫内直插云端的奎星阁、与吴家修建的字库塔尖一道形成“魁星点斗”,以壮吴家文运之昌盛。
“小角楼台照白衣,凤凰展翅扑蒙溪,鲤鱼板子回头望,步步登高上云梯。”白衣的山、石、水、林、河等无一不是一种景致。小角钟鸣、凤凰展翅、云梯揽月、古井龙泉、黄鹤戏水、沙洲牧鹤、美女晒羞等,白衣的每一个景点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就是一个传说,每一个传说就是一种文化。白衣的民风民俗独具特色,五六十年代兴盛的中秋祭月,民间刺绣至今传承,“柳州情歌”千年传唱,白衣的鱼更是天下一绝,据传,因吴家官高德重,由御厨掌勺烧出来的鱼,既有皇家饮食的精细,又保持着河鱼的鲜美,让人回味无穷,历经六代传承的“白衣全鱼宴”更加酥、脆、鲜、香,过往游客无不知味停车闻香下马,中央电视台十套《文明密码》栏目还作了专题报道,一直以来受到美食专家的高度赞赏与肯定,始终是达巴路上美食文化的一朵奇葩。
在这千里秦巴山中,没有第二个地方可以复制出一个相似的白衣来,可以有相似的山、相似的水,但她建筑群落里所包容的文化,她世代独具的风情,她走过的独特历程,是皇城与民间的融合,是南北文化交相辉映的结晶,是自然、人文孕育结成的包裹紧密的果实,是一朵开放在川东北大山里的奇异花朵。
时序代谢,沧海桑田,百代先贤壮怀激烈;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号角已经吹响,古镇建设如火如荼,国道G542横穿全境,省道S101环抱古镇,巴达铁路站住于此,柳州花海一望无际,水泊渔村星汉灿烂,万亩产业蓄势待发,乡村旅游初具规模,白衣儿郎正奋斗在建设家乡的最前沿。
魅力白衣,域外声扬;新镇建设,日新月异。远景渐成近景,蓝图呈现宏图。化古为今,树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弃旧图新,建当代国级强镇。亭台楼榭,曲径通幽;度假新村,绿树掩映。休闲山庄,乡风浓情引得满堂春色;河岸沙滩,万千白鹅嬉戏齐聚于此;宜居福地,人文魅力招来八面清风。双桥卧波贯东西,路网游龙通南北;千里物流一日还,融入达渝经济圈。
白衣之秀美,在乎山水;古镇之奇韵,在乎灵性。然则,隽秀之美,灵杰之气,系乎推陈出新科学发展也。勤哉白衣人,力奔小康前程;诚哉白衣人,慕迎天下众生。喜跨越之大势,龙行虎步,浩浩荡荡;谱千秋之大业,文脉长传,群星璀璨。
                                 2015年10月17日晚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7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指点,谢谢。

发表于 2015-10-19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发表于 2015-10-19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衣古镇正在大力开发中

发表于 2015-10-19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魅力平昌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5-10-19 11:24
多一些笔者这样的人,把平昌的各地风土人情,历史典故整理成册传承下去该有多好?高峰的盖山寺也有很多代代相传的故事,可就缺笔者这样的人才去疏理!
发表于 2015-10-19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5-10-19 13:3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得出来,下了不少功夫写这篇文章,配合现在白衣修复古镇是不是白衣以后将打造成古镇旅游地?

发表于 2015-10-19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 功底深厚,钦佩!

活跃会员 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5-10-19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衣现在还在修建中,只是老街已经不存在了。

发表于 2015-10-19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衣马上开始重建三宫六庙,春天已经来临,拭目以待!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