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评论《“中国爆买客攻陷日本”让谁不高兴了?》突然火了。我没有调查别的网站,但仅仅凤凰网评论排行榜中,反对央视观点的前几名评论,就获得十几万的点击。 网上看新闻都是普通的网民,在现实中他们只是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人,或者工人,或者商人,或者学生,或者白领……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他们反对日本购物,与钓鱼岛有关;与日本右倾化有关。钓鱼岛无论属于中国还是日本,他们的收入都不会有变化,还是依旧着拿工资,或者四处流浪赚钱为生。他们的爱恨情愁心系中国,为中国利益得失欢喜或者忧愁。有人说讽刺他们是“愤青”。“愤青”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如果把爱国当作“愤青”的话。世界上如果没有“愤青”,地球上就不会有这么多国家。如果没有“愤青”,国家的存在还有任何意义?可见世界有多少个国家,就会有多少个国家的“愤青”。如果一个国家连一个“愤青”都没有的话,这个国家还会存在吗? 央视评论认为:日本商人愿意卖,有的中国人愿意买,生意就成立了(说真的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但作为中国第一电视台,表达这种观点,就缺少政治觉悟了。央视不是私人电台,可以不为党为国利益操心;可以不分青红皂白,制造热点新闻就行,赚点击率求生存。作为国家电视台,发表任何评论,都必须具备基本的政治觉悟:言论是否符合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是否为起到引导“爱国”正能量的思想。截然相反,与民众抵制日货的爱国觉悟相比,央视却远远落在了民众的后面。抵制日货,属不属于爱国?我们就要分析:抵制日货,是否符合群众的私人利益。如果是否购买日货,并不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影响的话。则说明,他们维护的并不是私人的蝇头小利,而是一个国家利益的真正关注者,他们为国家操心,其实也是替政府操心。一些享受着国家高福利的政治官员,文化精英,享受着国家财富的同时,却不是“愤青”。这是一种怪象。
央视评论称:“部分公众掀起海外购物潮,实质上是在倒逼两件事情:一是倒逼中国产业升级;二是倒逼中国关税等政策的调整”。群众反对日本购物并没有反对他国购物。央视评论为博取眼球,在评论中偷梁换柱,混淆概念。把反对日货购物,称为反对“海外购物”。“去日本购物”真能倒逼中国产业的升级吗?难道政府在市场上没有调节的义务和承担!如果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中国关税政策为什么还需要民众出国购物倒逼呢?日货好,中国产品不行,难道我们都不该反思吗?为什么中国的产品不行。是的,中国民众因经济收入低,贪图便宜。有需求就有市场,造就了中国质量比着差(降低成本);比着便宜(恶性竞争)……,而一些高价位的产品,因缺乏产业管理,却名不副实。中国消费者买的恶心后悔。比如中国的食品安全,三鹿作为中国最大集团,竟然会有毒奶粉。造假从个人到群体,从私企到集团……假冒伪劣中国横行,这是中国现状。据说质量渎职官员很多都得到惩处。然而几年过去,又被媒体曝光,他们很多又官位复出。这种过家家的政府行为,***儿戏,更说明中国造假代价之低廉。中国产品好不好,不是去外国购物就能改变的,中国政府某些部门的不给力,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外国产品好是因为他们的政府部门,对假冒伪劣的惩处和追查上的尽心尽职。让商家不敢假,假不起。据说在世界各国排名前位,中国机关的部门的数量,排名全球前首。然而在众多监督部门,质检部门的眼皮底下,假冒伪劣产品却成为中国一灾。 中国政府部分管理部门,渎职失职不作为,才是中国制造名声恶劣的主因。在我们宣扬倒逼的时候,作为具有权威性的央视,更应该将目光放到国内,帮助中国政府对下属部门进行监督,为中国制造的健康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虽然奇谈怪论能博取眼球,但央视也不至于堕落风尘。这种轻浮,只会会伤害那么多中国民众的爱国心。http://image.club.china.com/favicon.i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