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南充9月24日讯(周亮)9月22日,记者走进蓬安县石梁乡中元贯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一排排整齐的辣木树迎风摇曳,一行行杨树傲然耸立……很难想像这片土地两年前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山,如今满山遍野种满了“摇钱树”,荒山变成了“绿色银行”。
这所“绿色银行”的行长叫杨人苇。他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工,从1993年便开始了打工生涯,当过建筑工人、做过洗车工。用他自己的话说,能干的都干过。当别人还一股劲地往大城市奔的时候,他却毅然地回到农村,想开启一段新的人生路,走上了返乡创业的道路。而他的选择并不是茫然的。
近年来,蓬安县持续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走好“特色路”,为了力求让荒山产出经济效益,该县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措施,鼓励农民荒山上发展生态农业,把山里的资源变成了农民的“绿色银行”。该县还通过招商等形式吸引客商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带动农民荒山里掘金。
当他听到这样的消息时,他感到喜出望外。随着时代进步,改革的发展,妻子的老家石梁乡中元贯村大部分年轻力壮的都外出打工,这里的耕地就逐年荒芜,没有人去经营管理,导致耕地里杂草丛生,芦苇、茅草、杂灌遍布都是。这不是很好的创业资源吗?杨人苇暗下决心:一定不要这片耕地在荒芜下去。他决定在荒山上种树,一方面改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能发家致富。
2012年春节,他怀揣着梦想,带着热情,说干就干。挨家挨户做工作,承包荒山、土地治理、购回苗木、请人栽植……杨人苇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持过来,通过一年的时间,流转撂荒土地500亩,在山上栽植辣木、杨树、核桃树、桂花树、香椿树等四万余株。并于昨年成立了蓬安县英子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
杨人苇记得, 第一批从河北购进核桃苗就花了12万元,承包土地、平整土地也是一笔很大的投入。好不容易请人把核桃苗都栽上,干看不长不说,地里的草却长得厉害,把树苗都掩住了。一年至少得除两次草,一次就要花费一万多元。还要上肥,一年得两次,又要花费两万多元。
两年里,钱不断往里投,大片林子没见结一个果,再这样下去岂不是要血本无归?已经举债的杨人苇心里开始害怕起来。到第三年,该投入的还是要投入,情急之下,杨人苇找到林业部门求助。
当得知杨人苇的情况后,县林业局组织人员免费为他提供技术指导,帮他制定发展规划,支持他坚持自己的梦想。在选择树木品种上,杨人苇也是非常慎重,通过考察,然后再向专家请教。
2014年9月,一篇名为《神奇之树扎根蓬安》的报道引起了杨人苇的关注,经常爱看农业频道节目的他,很早之前就听说了被称为“神奇之树”的辣木,而且国家主席曾亲手赠与古巴领导人辣木,所以他对辣木便更情有独钟。
杨人苇再次通过林业局的帮助,购回了辣木种子,通过蓬安辣木试种成功的经验,加上林业局科技股的技术员跟踪服务,他成功种植辣木30亩。相关资料显示,辣木高3至12米,根有辛辣味,原产于印度,又称为鼓槌树,是多年生热带落叶乔木,因其根、干、枝、皮、叶都具有药用功能,被称其“神奇之树”、“长寿树”,经济价值非常高。
记者来到辣木基地,高高的辣木树枝叶茂盛,白色的小花挂在树枝上,犹如蓝色天空中闪闪的星辰。微风吹过,成片的辣木左右摇晃。置身其中,绿意盎然。杨人苇一边给记者介绍,一边摘下辣木花。辣木全身都是宝,谈及这些,他显得异常兴奋。
目前,第一批辣木已经加工成品。经过多道工序,加工成了辣木茶叶、辣木泡酒、辣木面等产品,下一步就是进入市场销售。
杨人苇告诉记者,现在种树,从长远来看,无论经济效益还是生态效益都不可估量。而他的愿望就是将更多的荒山变成绿洲,等环境变好了,还可以发展休闲旅游,带动第三产业发展。老百姓富了,生态也越来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