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启明生态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洪仁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我是“80后”创业大学生,也是农民的孩子,深深地眷恋平昌家乡的每一寸土地。2006年,填报高考志愿时我选择了农学专业,并如愿被中国农业大学录取。在人生就业的十字路口,我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和高薪职位,回家乡投身到如火如荼的建设大潮中,立誓要在家乡闯出一片天地来。
经过深入的调查论证,我决定投资集约化蛋鸡养殖。创业之初,我饱尝了世间冷暖,体会了人生辛酸。但我选择了坚持,全身心全力以赴,乡亲们都说:“这孩子为了办鸡场都快疯了。”皇天不负苦心人。2011年2月,首批10000只蛋鸡养殖基地正式投产,2013年初,我联合周边60多个农户,筹资330万元,注册成立了“平昌县启明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2014年底,合作社共发展林下土鸡养殖合作户60余户,新吸纳社员200余名,养殖规模扩大到10万只,产蛋60万公斤,实现产值1200余万元,创利税280多万元,户均增收3000多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3广发泥鳅养殖合作社理事长 曾永驻
再拼再创辉煌
我是军人出身,1988年结束了12年军旅生活,我转业进了县五金公司工作,端上了农家子弟梦寐以求的国营企业“铁饭碗”。然而好景不长,国营企业改革的大潮将这只“铁饭碗”打得粉碎,我被抛进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扑腾了20多年,完成了人生的原始积累,成了人们口中所说的“老板”。 但我不满足于现状,回到平昌老家高峰乡,开始了二次创业。
反复考察项目和市场,我看中了泥鳅养殖,泥鳅被成为“水人参”、“软黄金”,市场前景广、效益好。目前养殖的600多万尾泥鳅长势良好,初步测算,产值可达150多万元。带动周边10余户养起了40多亩的泥鳅,抱团发展,组建了高峰广发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
再次创业让我感悟很多:一是农村广阔的天地里大有可为。近年来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农村撂荒地增多,为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为有识之士提供了舞台。二是要转变观念,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群众转变观念。三是任何创业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创业者要有百折不饶的韧性,要坚持、坚持、再坚持,记住一句名言:成功在后天早上,许多人却死在了明天晚上。
4盖山核桃专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马小清
锲而不舍,才能走向成功
2008年,我从四川音乐学院毕业后,就一直在广州、深圳、福州等外地打拼,先后曾在《新快报》、《南方都市报》工作。2013年,回到家乡,我联合同村和周边村种植核桃的134户村民,成立了平昌县盖山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晃创业已经2年了,目前,合作社共流转到土地1100亩,种植起核桃苗3万余株,流转水田300余亩,带动周边近千余人致富。
经过艰苦的创业经历,我颇有许多感悟:一是农村广阔的天地里,需要有知识、有见识的年轻人参与其中,才能改变农村的耕种模式、种植习惯,现代农业才有希望、农业产业发展才有希望。二是农村产业发展起来了,农村才会有活力、有吸引力,才能留得住人。三是产业发展要有技术支撑。技术就是生产力,必须要深入钻研,虚心学习,熟练掌握必要技术,才能确保成功。四是要有执着精神。创业路上充满坎坷,遍布荆棘,无论是面对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应该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锲而不舍,才能走向成功。
5农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蔡明山
让梦想扎根在故乡的田野上
多年以前,我和许多农家子弟一样带着父母的殷切希望和跳出“农门”决心,通过高考走出了平昌。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毕业后,我又考取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师承于著名智能水下机器人专家张汝波教授,在几年的研究生学习中参与了多项973、863项目,丰富了我的阅历,开拓了我的视野。毕业后我凭着过硬的科研能力,先后就职于百度和一家军工企业,拥有高薪稳定工作,本可以过着优越生活的我,却经常徘徊在践行梦想与接受现实的十字路口。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我的记忆当中,他们总是丢下锄头又拿起镰刀,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不分昼夜地劳动,这些情景,在我的脑海不停的出现,久而久之,这些情景在心底凝聚成了一个声音:回去!回到农村去!回到家乡去!去用知识改变农村!去用科技改变农业!回报父母!回报家乡!
2014年12月我回到平昌,开始了坎坷但百折不挠的创业之路。目前项目已投入400多万元、流转土地500余亩,购进机具和设备二十多台,修通了3.3公里田间耕作路,修建鱼塘三口、水面面积十余亩,铺设田间灌溉管道2.1公里,实验性的种植了有机蔬菜、玉米和大豆。
这一年的创业经历让我对探索发展山地农业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商业投资项目都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二是我们不仅仅在模式上改变农业,同时引入其它行业先进的技术,提高山地农业生产力,节约劳动力,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的产值。三是销售渠道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四是要拒绝保守、注重人才培养、与周边群众互通有无,达到带领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打造完整产业链的目的。
6农发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王浩
因为热爱 所以选择
我来自雅安市名山区。1990年的秋天,我出生在雅安市名山区的一个种茶世家,曾祖父、祖父都是经营茶园的能手,父亲年轻时就开始涉足茶叶加工、销售,现在全家人基本上都在从事与茶有关的事业。小时候父家乡的茶园成了我童年的游乐场,在家里大人们也多是在讨论与茶有关的事情,慢慢地我爱上了这个行业,我高中毕业后就开始从事茶树植保工作、20岁开始从事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和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在家乡建立了一个茶叶加工厂、一家农资公司、承包了2000余亩茶园。
2012年,平昌县委、县政府开始发展茶叶产业,我作为一个茶苗供应商感受到了巨大的商机、专程到平昌县的各个乡镇进行实地考察,看好平昌良好的生态资源和优越发展环境,萌发了在平昌发展茶叶产业的念头。2013年,在平昌县委、县政府优越的招商引资政策激励和农业局领导真诚感召下,我毅然带着技术团队来到了鹿鸣镇,我想让我和我的茶叶在那里生根发芽。
目前,我组建的平昌农发茶叶专业合作社,吸纳茶农1668人、管理茶园8000余亩,其中2000亩茶园于2014年9月获得国家方圆集团有机转换认证。预计到2016年春季,鹿鸣镇将有2000亩茶园正式投产,到2018年鹿鸣镇将有万亩茶园全面投产,年产值将达到5000万元,带动辖区人均增收近万元。
回顾走过的两年艰辛创业历程,我深有感触:一是农发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鼎立资助。二是农发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群众的积极参与。三是农发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我们家人的坚强支持。
编后语:
亲爱的同乡:
在外这么多年,你积累了资金和技能,你的实力已不俗,更大的人生价值在哪里?
家乡变化很大,路多了,楼高了。
不变的,是养育你的山水,还有那既熟悉又陌生的乡音。
不变的是,平昌永远是你们至亲至爱的家乡,也是你们创业创新的舞台。
我们高兴地告诉你们,而今平昌回引创业400多人,创业项目274个,计划总投资100218万元 已投资46442.7万元……
我们知道,你一定会热血沸腾
我们诚挚邀请你归来,
开创事业 开创未来,
归来,我们在平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