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川剧网
我入网"中国川剧"和"川剧56网"己两年多,从网上下载了川剧音频上千段,下载了川剧视频几百折,下载了川剧图片几千张,还下载了有关川剧知识、名家的很多文章,使我这个从三岁起就看川剧的近七旬的戏迷,坐在书房小屋的电脑前就能悠然自得地欣赏品味来自最高级川剧院团名家的最新川剧大戏,也能欣赏川渝各地火把剧团呕心历血的川剧节目。让老一辈川剧名家陈书舫、袁玉坤、晓艇、许倩云等的艺术成就和风范永刻心头,欣赏中青年川剧艺术家杨昌林、沈铁梅、刘芸、刘萍、陈巧茹、马丽、陈智林、王玉梅等的精采作品,使我看到通过他们的艰苦努力把川剧艺术推陈出新,己大大促进和提高了川剧的艺术水平。我觉得川剧除武功戏外其它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和革新。而让他们的艺术成就大放光彩并使我们能脚不出户便可欣赏川剧的,应归功于川剧网的版主和服务者们,也更应感谢为川剧网孜孜不倦奉献的59老先生、長穗太极、四合院、老戏迷、山城戏痴等网友,他们把川剧艺术的传陈为己任,用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无私地为网友奉献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的川剧音频、视频、图片和知识文章。我每天上网总是首先打开川剧网,并寻找川剧网有新
标记的文题,我希望川剧网永保長青常新,为川剧传播和传陈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这五一节,我怀着崇敬之心向活跃在川剧午台上的新老艺术家、火把剧团的演职员和为川剧网服务并提供川剧资讯的网友们深深致谢!
最近我读到"重庆川剧自立门户? 成渝川剧一直都在较劲儿"和"别了!川剧网! "两文,我觉得"杨昌林老师讲了川剧不分家, 梅花奖得主蒋淑梅也讲了, 发展弘扬川剧艺术要靠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共建午台, 决不要互相撤台"非常好,网友说"谁将成为将来川剧的龙头老大,我看没有必要去争了,川剧都快被搬进博物馆了"为我们川剧爱好者敲了警钟。至于为网上几句话或误操作扣点分而大动肝火,誓言"别了!川剧网! "就大无必要了。
对川剧来说,如今处于官方不想管、媒体不愿播、青少年不相识、商家不顾爱的困难尴尬境况,现在最至关生死的是既要争取培育年青观众群,让川剧有市场可延续,又要力争多培养青少年川剧演员群体,让川剧后继有人。要推进这两方面的工作都很难,如今只是星星之火,能否成燎原之势而振兴川剧还未可知,极需团结奋进。当川剧走向难以维继时,争谁是川剧的龙头老大还有什么意义,为小事而耿耿于怀伤了和气挫了积极性豈不烦闷人矣。
有网友赞"高举川剧圣火的刘萍 ",我很赞成。我看过刘萍演的"逼侄登科"非常好,但我不喜欢她的电视片"白蛇传"、"杜兰朵"和"王熙凤"。但她的刘萍艺术团培育了一大批川剧新苗却使我从内心崇敬她,她为不景气的川剧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壮丽事业,这批川剧新苗至少在十年内让川剧生旦净末丑传陈有人,他们无论在川渝何地生根,都应倍加爱惜珍视。
网友我的老乡jinguohui金老师录制大量有关射洪川剧的影像,令我感动并致谢,家乡本是川剧之乡,老一代走了,演员老了,但它让我看到家乡人热爱川剧的精神不减,观众还大有人在。特别是看广场川剧人山人海的场面令人欣慰,能看到五十几年前就认识的任同汉老先生出演"别宫出征",且宝刀未老更令人喜悦和钦佩。
愿川剧网为振兴川剧发挥更大的威力,让我们大家都珍爱和维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