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川剧圣火的刘萍
新世纪以来,刘萍从舞台跻身荧屏,在一段时间里频频曝光,先是根据舞台演出录制的新编历史剧《文成公主》,
继是根据“巴山鬼才”魏明伦同名剧本改编的川剧音乐剧《中国公主杜兰朵》;再是根据优美神话爱情故事剧改编的12集戏曲电视连续剧《白蛇传》。2003年新春佳节,《白蛇传》经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放,成为当年献给广大戏曲观众的贺岁大礼。刘萍在川剧领域成就了一番大业,她是宜宾人的骄傲,受到父老乡亲的推崇和钦佩。
刘萍于1967年出生于叙永县。1979年考入县川剧团。1984年8月,宜宾地区文化局举行迎接国庆35周年文艺会演暨川剧艺术比赛,刘萍因《归舟》荣获二等奖。1985年,刘萍闯上成都,在外北梁家巷群生川剧团剧场演出,她那清冽亮亢的歌喉,婉转柔美的唱腔,受到老一辈表演艺术家竞华的充分肯定,支持刘萍调入成都市川剧院。1986年,刘萍拜刘芸为师。刘芸出身梨园世家,父亲刘泉系戏曲音乐家,精通昆曲,有川剧昆腔曲谱行世。父女两代在川剧音乐唱腔方面造诣卓著,给刘萍以很大影响。1986年10月,四川省川剧青少年比赛演出在成都隆重举行。刘萍作为成都市川剧院青年演员参赛,以《燕燕》选场(根据关汉卿《诈妮子调风月》改编)荣获优秀演员奖。1989年12月,刘萍参加四川省川剧中青年演员“德宝杯”广播大选赛,以《八郎回营》荣获青年组最佳演员第一名。刘萍兼攻花旦、奴旦与闺门旦,擅演《玉簪记》、《燕燕》、《白蛇传》(饰演小青)、《乔老爷奇遇》(饰演蓝秀英)、《斩杜后》、《出北塞》、《八郎回营》、《乔子口》以及现代戏《好军妹》、根据同名歌剧移植的《江姐》、根据美国著名作家奥尼尔话剧《榆树下的恋情》改编的《欲海狂潮》、根据关汉卿同名杂剧改编的《灰阑记》。曾参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2000年12月,刘萍进京演出新编历史剧《文成公主》并举办个人专场,演出《八郎回营》、《乔子口》及《斩杜后》,荣获第1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刘萍在大红大紫之后,突然在大众视线中消失了!有人误以为刘萍嫁了一个好老公,当上四川长富集团副总裁,不是开发房地产,就是准家庭主妇,享清福去了。其实不然!刘萍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毅然离开成都市川剧院,窝居成都近郊温江区一个名叫通平的小镇,在长富集团总裁曾海明先生大力资助下,于2004年3月,创办了一所以她的芳名命名的川剧班和川剧艺术团,全新打造21世纪川剧人才,以培养德艺双馨复合型川剧艺术接班人。校园环境优美,教学条件到位,教学师资雄厚。对学员实行四年一贯制地免除一切费用,管吃,管住,还要发零用钱。但有一条规定:学员毕业后至少为川剧工作10年;至于个别学不出来的,校方承诺解决五年工作。刘萍非常喜爱这些“未琢之璞”,浇灌着自己毕生的心血,寄托着自己童年的梦想,在小学员中受到极大的尊重,孩子们亲昵地呼她为“妈妈”。 2007年2月新春佳节,川剧班以四川刘萍川剧艺术团的名义在成都川戏老窝子,也是她拼搏成名的成都川剧艺术中心(原锦江剧场)汇报演出。开锣戏是《斩杜后》(即《铁龙山》),场景壮观,人物众多,调度频繁,画面精美,显示出强大整齐的演员阵容和耀人双目的崭新行头。30多名年龄在14岁至17岁之间的小学员,谨承师教,认真投入,唱腔有板有眼,表演中规中矩,先后演出《八仙过海》、《八郎回营》、《活捉三郎》、《杀惜》、《打饼》、《扈家庄》、《乔子口》、《问病逼宫》、《五台会兄》、《放裴》、《双拜月》等12个优秀传统折子戏。一堂健全的川剧小场面(乐队)也同时成长起来,除司鼓外,打击乐均由小乐员们亲自操作。满台新人,花团锦簇,一新观众耳目,爆发轰动效应。有人誉为“刘家班”。 (据相关资料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