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县傈僳族退休职工李文华、熊国秀夫妇,历经艰辛,花二十多年收藏下来的60多件傈僳族服饰及有关生产生活用品在金沙傈僳族乡以“德昌傈僳族民俗文化展”展出。传达出傈僳族浓浓文化的此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德昌傈僳族是古老的狞猎民族,属于“花傈僳”族支系。据史料记载,德昌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川滇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由于躲避土司械斗,一部分傈僳族于清嘉庆年间迁入四川德昌等地定居下来。
辛酸的裙布
“傈僳女儿不勤快,傈僳男儿无衣服”是对德昌傈僳族女人的赞誉。以前所有家庭成员的衣服穿戴,都由妇女们用心编织、缝制。傈僳族服饰,也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
德昌傈僳服饰精美绝伦,堪称少数民族工艺品中一绝。特别是女性服饰,全身都体现了一个“花”字。鲜艳花领袖口花排边上衣下,是白色或青色的“火草麻布”裙。傈僳族妇女聪明伶俐,古时布料精贵一般人买不起,便自种火麻、捻麻、纺麻。且上山找寻一种叫“火草”的植物,同麻线捻在一起。麻线的硬搭“火草”的软;麻线的麻色加“火草”的白色,成了美观、耐用、暧和的裙子……
德昌傈僳族女性的裙下摆,都绣有水波纹。
传说在迁徙逃难途中,过江时船遇到了巨大漩涡船受阻不能前也不能退后。船上的男女老幼惊作一团。这时,有位年长的老奶奶心头一急,撕下自己裙子前面的一片裙布,丢入漩涡里。船上的人化险为夷……为了记住这个动人的故事和逃难的惊险,德昌傈僳族的裙子从此都绣上了水波花纹。且裙子前下摆的水波纹,有巴掌宽的地方是不相连的。花纹好比是路,裙门布表示大江,寓意通往老家的路被江水阻隔了。连续不断的水波纹,表示大迁徙的路弯弯曲曲,十分艰辛……
美丽红腰带 漂亮的衣裳配上水波纹花裙子,傈僳女人也忘不了腰扎一条用羊毛编织成、带宽5至6寸的红腰带。至今傈僳族人传说,天管师的女儿看上了勤劳、憨厚的傈僳“打山匠”(猎人),便私自下凡来同傈僳小伙结为夫妻生儿育女……他们忠贞的爱情感动了天管师,他送一条腰带化为彩虹 给女儿。聪明的天管师女儿剪下一段彩虹,围在自己腰上,便成了而今傈僳族女人红色间黑条纹的腰带。细看还有点像彩虹的味道呢。 传说是美丽的,傈僳女人们着实也够机敏。通过繁杂的工序把腰带织成后,她们用野生“大血藤”、“倒钩刺”果煮成血红色染在腰带上,衬以黑纹路。经久都不会脱色。 据说腰带加裙带,比较暧和,相当于一件毛线衣。鲜红的腰带也显现出了傈僳女人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个性。裙带、腰带一起用,也可以起到“双保险”作用。无论劳作时怎么用力,裙子都不会脱落。任何一名“发福”的女人,若穿上傈僳族裙子扎上红腰带,“胖”字就大打折扣了。因此,“蜂腰”美女在德昌的傈乡随处可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