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语:是指民间非正式、较口语的语句,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通俗易懂顺口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地域性强,较生活化。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场合。有时俚语用以表达新鲜事物,或对旧事物赋以新的说法。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习用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 歇后语:是老百姓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特殊语言形式。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为歇后语。
小时候在乡下,听老辈们讲话的时候讲过许多妙趣横生,话丑理真,形象贴切的具有南充地方特色的俚语谚语和歇后语,形容一个人脸上没有多少肉,做事情阴险是这样说的:脸上无ru ,做事寡毒。三月燕子来了,又是这样说的:燕子来要发财,燕子走,要讨口。油菜花黄有疯狗出没:菜花黄,颠狗狂等等。 青歌赛这几年推出了原生态唱法组,也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来自民间本真的却日益在消失的文化艺术,前些日子论坛里的花无香坛友的摆南充方言一帖和彬哥的清明拾遗,里面的语言和图片让人倍感鲜活亲切之余,却不免让人有隐忧和伤感,多年后,这些语言和物事都将成为历史,成为遗产,成为文物,而今天的我们能够为此做点什么呢? 妹儿发这个帖子,让大家都来回忆和收集下我们周围那些正在消失的具有南充地域特点的俚语谚语歇后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