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四种风气”成为毒瘤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刊登四川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雁飞观点文章《王雁飞:纪检监察干部要始终保持谦抑的品格》,文章指出,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始终保持谦抑的品格,尤其要防止“四种风气”: “骄气”、“义气”、“小气”、“暮气”。(中纪委监察部网站6月15日) 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队伍作为反腐先锋军,在“打虎猎蝇”、“反四风”、重构政治生态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纪检监察机关也不容忽视自身存在的问题,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雁飞指出的“骄气”、“义气”、“小气”“暮气”这四种风气就或多或少的出现在全国各地的纪检干部队伍中,需引起每位纪检监察干部的高度警醒。要防止这“四种风气”成为侵蚀纪检监察队伍的四股毒瘤,需要“勇气”、“正气”、“大气”、“朝气”。 防止骄气,需要勇气。一些纪检监察干部在面对人们给予的掌声与称赞时,被胜利昏了头脑,认为自己做了多大贡献,理应被“高看一眼”。孰不知,这一切只是在尽本分,查办案件是本分、反对四风是本分、重构政治生态同样也是本分,取得了成绩,也只能说明做好了该做的,没什么值得炫耀,更何况,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依然任重而道远,战争还未取得最终胜利,岂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之理。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打赢这场攻坚战。 防止义气,需要正气。正如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雁飞在《王雁飞:纪检监察干部要始终保持谦抑的品格》所指出的那样,当用个人好恶、感情亲疏去代替党性原则、组织纪律,其必然的逻辑发展是导致权力滥用。每个人都有亲戚、朋友,帮助亲戚朋友无可厚非,然而如果把不讲原则、不辨是非、不顾后果地迎合亲戚朋友的不正当需要看成是一种义气,这就势必会让我们失去原则、迷失方向,从而最终走向罪恶的深渊。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要时刻牢记“权为民所赋、利为民所谋”,要把义气根至于党纪国法的正气之下,坚决不做违法违纪之事,不管是谁,不管得罪谁,即使成为孤家寡人,也问心无愧,就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碑前讲话所指出的那样,马克思生前可能有不少敌人,但没有一个是他个人的敌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仰不愧党,俯不愧民,内不愧心”。 防止小气,需要大气。有人说,纪检监察机关好,掌握实权,受人尊重,其实不然,光鲜背后付出的艰辛和委屈常人无法理解。查办、处理身边同事的无奈别人无法体会,落马官员家人鄙夷的眼光别人无法感受。作为纪检监察干部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拥有一颗博大的胸怀,坦然处置。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更需要充分认识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的不断加大,纪检监察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我们应该在政治原则上“挺直腰杆”,在“组织协调”上“放低身段”,充分发挥司法、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从而取得最后的胜利。 防止暮气,需要朝气。面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艰巨任务,要坚决反对精神不振,不思进取, 坚决反对思想保守、因循守望旧,坚决反对不敢担当、不在状态,要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责任体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展现在会干事上、把涵养体现在能共事上、把目标定位在干成事上,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端正的工作态度、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