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一直以来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虽然话题“老”,但是却一直困扰着学校、家庭、社会,是一个久攻未破的难题。近日,一则名为“网曝江西永新县女初中生打架”的视频在微博被广泛传播,视频中,多名初中女生对另一女生连扇耳光…… 我们在关注校园暴力事件的时候,也一直在思考“现在的孩子们到底怎么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的学生如此暴力?是学校教育的缺失?还是家长的过于溺爱导致现在的学生如此“任性”?还是社会浮躁的氛围、网络上的不良因素……或许这不是某一单方面的原因,是多方面影响才“造就”现在的学生如此“任性”。 怎么才能尽最大限度减少此类的校园暴力再次发生呢?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不少带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多半都是留守学生,在家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对子女进行关心教育,由于长期和爷爷奶奶或是隔代长辈一起生活,长辈们很多时候由于精力有限或是观念不一样,这就导致学生有很大的叛逆,不服管的心里特征。长此以往,家长也就不那么容易管教自己的孩子了,甚至是放任自流。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暴力倾向负有第一责任,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都是在父母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有了良好的家庭环境,才有可能培养一个优秀的人才,这是第一步。在学校中,一些暴力学生由最初言语侮辱到后来的拳打脚踢,这个变化,学校在中缺乏应有的管教,属于失职。或许学校是出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结果却是助长了暴力气焰。学校应该制定严格的校规,凡是涉及打人事件的学生,一定要严厉处理,联合家长、社会、政府等多方面,从源头上把暴力气焰消灭在萌芽之中。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要明确告知学生的行为是违法甚至是犯罪的,谁也没有权利去任意践踏他人的人权,要进行法制教育,对于性质恶劣的,影响特大的暴力学生可以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如进行少年管教进行管教。 总之,校园暴力一直牵动到学校、家庭、社会的神经,谁也不要欺凌谁,谁也别被谁欺凌,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宗旨,让学校这片神圣的净土回归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