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上大良城
正月初三15时,难得空闲的下午时光,欣然决定拜访夙愿已久的大良城。骑车出代市场,绕电厂围墙,过农场,下黄石崖,经老、新两代灰场,边走边问,达徐家桥,暂停方家坟。仰望老城,莽莽苍苍,翠峰如镞,欲与天公试比高。沿小东门盘旋而上,顺道而行,远远望见白砖包壁的大良供水塔矗立路旁,成为一处靓丽风景。
到得东门,里程表显示14公里。公路沿城墙豁口处斜下观阁,城墙头上黄葛树虽瘸腿露筋依然昂首注视东来西往客。墙壁鬂虽霜,雄姿却未减。旁边庙宇,炮仗残衣遍地,香火兴旺非常。1980年石刻,大良城城门,重点文物,一张货真价实如假包换的身份证;皇路清夷则刻于光绪十九年;还有难以辨别的四大字嘉靖石刻更是弥足珍贵了;至于空白的无字壁是前人的创意还是后人的荒唐一时也不得而知。
崖脚处,泉水顺叶片流入石碗。据三位当地热心姑娘介绍说,此水功效神奇吃肉后饮而不闹肚,曾被奉为圣水招来无数香客疯抢。饱蘸指头吮吸,清冽薄淡而与纯净水不相上下。去掉叶片,水流下漏,石碗遂无活水来也。
公路右侧百米处,悬崖高数十丈,中间有长石条横跨连接两壁,人称神仙桥。崖底仰望,鬼斧神工,上无搭手处,下午生根地,实非人力能及。
复上东城,停车地坝打听北门去路,又有热心当地人自告奋勇要为我带路。过堰塘堤坎,有成双黄葛树列道相迎,佝偻遒劲相互厮守不知几百年。茅草齐人高,蒺藜拉衣挂手,带路人不时回头提醒这里沟那里坎的,关怀备至让人感动。有些地段遭好事者火焚,焦黑遍地,春风虽未至,然而生命的萌动恁谁也捂不住扼不住的,残桩之间任然有嫩芽冒出,那该是一种何等倔强的力量呀!
杂草尽头,一坑突陷,斜坡下有窄窄的石门,石门以下又是笔陡坡坎,此小北门是也。幸有导游引路,得以见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咽喉要冲。门下右侧有坑,据说是大水缸处,旁边壁龛供有关二爷神像。
经小北门上行,披荆斩棘,于无路处寻路,终于踏上青石板。导游遥指黄葛树处,大北门是也。来到近处,完整的城门,两道拱券,中间天窗亮阁,门道里敞亮得很,门槛下有两处凹陷不知是枪炮的痕迹还是另有他用,北门外石阶顺势飘向远方。
过北门,太阳慵懒西斜,已是5点多了,余下的城门只能下次拜谒了。回到停车的院坝,主人邀请歇气喝茶。家常叙来,一个是自家姓氏,一个是老家五姐,一个是父亲同事。世界真的很小,朋友乡亲到处有哇。虽一再挽留,然而归心已定,只好相约下次一定叨扰。
路返徐家桥,游船停泊河畔,农家乐有模有样的。借问老板,娱乐吃鱼百姓消费并非砍人天价,然而天色已晚,只有下次来品尝了。
|